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濕地日,為紀念1971的這一天,《濕地公約》在伊朗南部海濱小城拉姆薩爾正式簽署。世界濕地日旨在幫助公眾認識到濕地對于人類和地球的重要價值。世界濕地日于1997年首次開始。——請點擊投票:評選“世界濕地日”十佳活動。投票結果
2018年世界濕地日的主題為“濕地,城鎮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旨在提升公眾意識,城鎮濕地將對可持續城市的未來做出重大貢獻。
目前,全球城鎮人口數量已經超過40億,隨著這一數據的不斷增長,濕地的重要性將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地位。為了獲取更好的工作機會,人們仍在不斷向城鎮遷居。到2050年,世界上66%的人口都將居住在城鎮地區。然而,大多數人并未意識到城鎮濕地的價值和重要性。在一些快速發展的城鎮,濕地常常被視為荒地,人們隨意向其中傾倒垃圾,有些濕地甚至被填埋或用做其他用途。科學家們預測,自1900年以來,世界上至少有64%的濕地不復存在,而與此同時,城鎮卻以驚人的速度迅速擴張和發展。
請點擊 各地“濕地日”宣傳活動匯總
在颶風桑迪來臨的時候,濕地避免了美國沿海地區625億美元的資產損失。2017年,在嚴重的風暴和毀滅性的洪水襲擊加勒比海、美國、孟加拉國和尼泊爾后,越來越多的城鎮開始意識到了城鎮濕地的重要性。
全球城鎮人口正以每年2.4%的速度不斷增長。到2030年,人口超過一千萬的特大城鎮數量將從31個增長到41個。這種井噴式的增長規模成為了將濕地納入城鎮規劃的機遇。
黃山市中心城區擁有140萬人口,以境內“黃山”為名,新安江從其市中心穿流而過。新安江7.5公里長的河流南段已經恢復至自然濕地狀態,形成了一條自然的防洪帶和新綠化帶,其中包括濕地公園、植物園以及明確劃定的房地產開發區域等。
快速發展的坎帕拉是烏干達首都,位于坎帕拉的納基伍博濕地占地約550公頃(1360英畝),從整個城鎮的工業中心地區延伸至超過十萬戶的住宅區。2003年的一項評估報告指出,納基伍博濕地的水處理價值已達到每年2百萬美元。濕地能夠對污染物進行自然過濾,并能減少流入天然或人工水系統的污染物。
伏卡列奇自然公園占地183公頃(450英畝),距離羅馬尼亞最大、人口最稠密的城鎮中心只有4公里,于2014年成立保護區。伏卡列奇自然公園曾經是一個自1989年起就被廢棄了的人造水庫,是重新被自然恢復的獨特案例。它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由三塊水塘組成、擁有數百種花卉和植物的豐富生態系統。這里是大量鳥類和動物的自然家園,生活著如水獺和龜等動物。同時,它也為周邊的城鎮提供了綠肺的凈化功能。
塔鑾沼澤位于萬象的邊緣,這片2000公頃(4940英畝)的沼澤一直以來都是城鎮防洪的緩沖帶,為當地漁民提供生計,也是大米和蔬菜的來源地。最近,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和濕地與水禽基金會(WWT)合作的項目在這里為一所小學、一個造紙廠和一個啤酒廠建造了六個水處理濕地,證明了這是一種低成本、低能耗的城鎮污水處理方法。這些水處理濕地系統是塔鑾沼澤濕地管理計劃的其中一部分,它也預示了這些濕地系統將成為未來城鎮發展的特殊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