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中下游濕地是長江及其支流形成的河流、湖泊濕地區,這里既有湖沼演替形成的自然濕地生態景觀,也有人類活動造就的壯觀濕地農業景觀,組成了一個巨大的自然-人工復合濕地生態系統。這里是中國最長河流長江的重要國際濕地群區,孕育著無數的生物多樣性資源,是中國特有物種揚子鱷、白鰭豚的故鄉,也是近100余種百萬余只越冬水鳥重要的棲息地。長江流域整個面積占全國可利用水資源面積的54%,長江流域的GDP也占全國GDP的54%,是中國農業的"黃金地帶”,有“魚米之鄉”的美譽。截至2002年12月31日前,已建立了由各級政府和不同部門管理的濕地類型保護區60個,其中上海2個、江蘇10 個、安徽10個、 江西20個、 湖北 10個和湖南8個。分別隸屬于林業、環保、農業和水產,也有極個別是林業和環保共建。其中林業 36個、環保 11個、農業11個、 水產1個、 林業和環保共管1個。各省還分別準備籌辦一批保護區,約81個保護區在建或在申報中,其中湖南8個、湖北14個、安徽24個、江西21個、江蘇10個、上海4個。
“長江濕地保護網絡”致力于構建一個由濕地管理機構、研究單位、社會團體和公眾廣泛參與的區域性戰略合作平臺,旨在通過信息共享、經驗交流、能力建設和實地示范等活動的開展,推動該區域濕地的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恢復和增強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提高其適應和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 2012 濕地保護 中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濕地公約履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