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海及海岸濕地發育在陸地與海洋之間,是海洋和大陸相互作用最強烈的地帶,生物多樣性豐富、生產力高,在全球變化、防風護岸、降解污染、調節氣候等諸多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近海及海岸濕地主要分布于沿海 11 個省( 自治區 ) 和港、澳、臺地區。以杭州灣為界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部多為砂質和淤泥質海灘 ( 除山東和遼東半島部分地區為巖石性海岸外 ),植物生長繁茂,潮間帶無脊椎動物豐富,淺水區魚類較多,為鳥類提供豐富食物來源和良好的棲息場所;南部以巖石性海灘為主,主要河口及海灣有錢塘江口—杭州灣、晉江口—泉州灣、珠江河口灣和北部灣等,在海灣或河口的淤泥質海灘分布有紅樹林,在西沙、南沙及臺灣、海南沿海,北緣可達北回歸線附近分布的熱帶珊瑚礁(欽佩等,2004) 。近海及海岸濕地多分布在河口三角洲、沙丘間洼地、堤外洼地、瀉湖及潮間、潮下帶 。
近海及海岸濕地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