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莊無疑是水做的。
難道不是嗎?這個江南小鎮恰好處在周邊澄湖、淀山湖、白蜆江和南湖四湖的環保之中。她的另一個更正統的名字叫“貞豐澤國”,“澤國”二字即點出了周莊的本質。也許正是“澤國”的原因,使她交通只能依靠舟船往來,同時,陸路交通幾乎中斷,從而遠避了數百年來的狼煙戰火的焦烤,逃離了紅衣大炮的轟炸,才使得這個目前已納入全世界人們眼中的絕版水鄉得以完整地保存在了江南,保存到了現在。
也正因為周莊是水做的,所以游周莊順理成章地必須乘舟了,這是最能領略周莊風情的行旅方式,更是我與生俱來的領略江南的夢想。
欸乃一聲,小舟開始在周莊南北市河穿梭。站在船頭,一些中國特質的東西撲面而來,仿佛眼前打開了一軸典型的水墨丹青的長卷,耳畔響起了一首宛如天籟的朦朧飄渺的江南絲竹,腦海中浮現出了那一部部關于江南舊事的線裝的唐詩宋詞,心底里泛起那斑斑點點遠遠近近濃濃淡淡的煙愁,我終于如此近距離地親近著夢中的江南,感悟著江南深處的詩意水鄉。
天上突然灑下幾點雨,一會就有些淅瀝了。添了雨的江南更有味道了。周莊的小舟子一律沒有篷子,即使有篷子,我也不會鉆進去,一是江南潮濕得氣悶,更怕錯過了這雨中的況味,于是,我便把自己整個身心置于這煙雨了。兩岸那青石的街道,在昔日如織游人的履屐的消磨下,在眼前這天雨水的沖刷下,仿佛變得更加光潔透亮,一直向前延伸,直通向那幽長的小巷。小巷深處,那位撐著油紙傘,結著丁香一樣愁怨的姑娘哪里去了?小樓高處,微微探出頭的那個人,是否是那個聽了一夜春雨的人?他在這如酥細雨中等待著什么?等待著巷子另一頭突然蹦蹦跳跳跑出的那扎著紅絲繩的賣杏花的小囡囡?
滴滴更絲絲,倚樓聽雨時。一燈如豆小,此夜最相思。
街道邊上的楊柳依依,似解萬種風情般長長短短地婀娜地倒垂入河中,由于雨水輕點河面,有些模糊了,只看到一汪汪的綠,一片片的青,舟子駛過來,槳櫓一打,河上迷離的景致立刻被攪碎了,更沒了一點柳影的痕跡,只剩下一河碧綠的波紋,褶褶皺皺地向遠方蕩漾而去......
雖隔了一帶之水,岸上的青瓦白墻的樓閣也全部依水勢而建,市河彎彎曲曲,臨水的建筑也隨之隱隱現現,進進退退,一路逶迤而去。這些樓閣重脊高檐,錯落有致,被雨水一澆,粉白墻沒有原來那么白了,而上面的青瓦卻更加碧黛了,添了幾分凝重。隨著槳櫓輕輕擊打水面的聲音,我忘情的目光將這些精致風格的樓閣迎來又送走,送走又迎來。
雨停了。經雨水一沖一洗,岸上的樓閣更加清新了。
舟子向前而去,目光中,張、沈二廳接連而過,要想當年沈萬三也許就是在這樣的舟中沉思,做著富庶的最初夢想。后來,這個不簡單的萬三搖著槳櫓,搖過了千重山萬重水,搖出了周莊,搖出遠洋貿易,搖出周莊物質文明的原始。沈萬三在生意場上可謂游刃有余,創下了富甲天下的家業,然而畢竟與政治家無法同日而語,這個曾向朱元璋捐資修建天子之都城墻的巨富,最后卻被朱元璋的后人洪武皇帝充軍了。不知在充軍的路上,窮途末路的沈萬三對故鄉是一種怎樣的懷念呢?
張廳的主人仿佛更是不愿忘了這舟子,買宅子時,還在自家小院弄底出人意料地留了一個“箸涇”,筷子般穿宅而過,與南湖相接,箸涇中段拓一丈見方的水池,成就了這一方舟楫的天地。閑來無事,主人可在家中那駁岸上臨河的后窗沒人靠上坐定,手搖折扇,低首俯觀船來舟往一派繁華,一邊領略河從宅下流,船自家中過的情景,一邊懷想自己壯年時浪遏飛舟走南闖北的坦蕩與豪邁,那該是怎樣一種心境呢?
不過橋是一道風景,過了橋,又是一道風景。
這就是周莊橋的神韻。碧水泱泱,綠樹蒼蒼,舟子正駛過周莊最著名的雙橋,就是這雙橋,在陳逸飛的藝術慧眼中,她是揮手的故鄉,是永遠揮別不了的回憶。陳逸飛當年也曾被這眼前的雙橋驚呆,他這個忙碌的畫家,來到這個產生詩情畫意的地方,竟連支開畫板的時間也沒有,因為周莊處處是景,陳逸飛張開眼睛是看不過來的,更是畫不過來的。于是他將一旅行包的膠片都用光了,用這種最便捷的方式把周莊的痕跡印入了膠片,印入了腦海。回去后,在他靜靜的畫室,他把西洋油畫和中國水墨畫法結合起來,才有那系列的《故鄉的回憶》。我眼望這雙橋,心底卻涌動著所有與“小橋流水”相關的詩情與畫意。她形似鑰匙,更真是一把“鑰匙”,陳逸飛把這把“鑰匙”繪上了聯合國郵局的首日封,郵票上的“鑰匙”橋成為周莊最初的媒介和最后的象征。這把“鑰匙”開啟了周莊數百年的旅游大門,自此,周莊一夜之間聲名鵲起,伴隨著尋夢古老江南的渴望,全世界的目光開始審視周莊,全世界的心靈開始探尋周莊,周莊開始水墨畫般登場,向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展示她的古老與恬靜。
現在,橋上橋下有許多支開畫板寫生的人,他們比起陳逸飛不幸,因為他們比他晚來了許多年。他們又比陳逸飛幸運,因為他們比他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在這里靜靜地畫畫。他們正沉浸其中,用他們的眼睛仔細欣賞著這水鄉的美麗,用他們的水筆蘸了顏色描繪這水鄉的美麗。我在舟子上看著他們,看他們美麗著周莊的美麗。
已是午飯時分,岸上幾家民宅里那古色古香的家具上也許擺滿了豐盛的午餐,雪白的米飯,脆嫩的蓮藕,尺來長的銀魚,鮮嫩的萬三蹄。也許她們正在用收集的天上水熬阿婆茶,我仿佛嗅到了空氣中茶葉泡在陶罐中的味道,仿佛看到了竹片燃燒的炊煙......處在這魚米之鄉,周莊人真是好口福了。
撐舟的船娘一律穿著細碎小花的藍印畫布衣裳。這廣泛流傳于江南民間的古老手工印花織物藍印花。就用如此樸素的藍配上如此樸素的白,再無其他顏色,簡簡單單地就成了代表江南的元素和符號的圖案,藍白分明,而且純棉的質地淳樸,她那樸拙典雅的文化韻味,千載之下依然散發著東方文化魅力迷人的芳香。藍印花布著實讓人著迷,讓人驚訝。江南人巧之至極,使人嘆為觀止。
來周莊怎能不聽一聽吳語呢?于是盛情相邀船娘來一支江南的小調,船娘幾經推托,終于啟唇唱起軟儂的吳語小調。這軟軟的鄉間小調是如此的受用,仿佛微雨灑身,仿佛嬌鶯輕啼,余音繞梁,。雖然一個字也聽不懂,我卻又早已靈犀一點般。什么都已印證入心。這時的江南不久在她唇邊嗎?
歌子是勞累時的一種放松,也許是這個緣故,船娘手里搖著槳櫓,左一搖,右一擺,和著自己的小調。煞是輕松,而且還十分優雅。此情此景,游人總免不了要自己撐一撐小舟。我也不例外,手里接過船娘的槳櫓,同時耳中接過了船娘的細囑。出人意料,這劃船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樣輕松,一陣左支右絀,幾乎跌入河中,方才罷手,看來江南人也不是說做就做得了的。
舟行周莊,讓自己回憶的目光穿越歷史地理的時空局限,江南的舊事與現實的周莊早已融為一體。你可以放眼這阡陌交通的水鄉,尋找葉楚傖在梔子花前的身影,覓取柳亞子于迷樓杯酒詩成的才氣,拾得三毛浪跡天涯后,過此而獨有的萬千感慨。你可以放心情于這清澈的河心,印證以往只能從詩詞中或美文里臆想的所有與江南有關的淡淡痕跡。
細細想來,這個處在四面環水,往來咫尺,皆須舟楫的江南小鎮周莊不正像一只泊在江南水鄉的小舟嗎?這只小舟時刻散發著千年不曾磨滅的木質的清香,讓所有的游客心馳而神往。而當我終于要棄舟登岸,告別周莊時,所有的離愁索絮染向心頭,忽然想起鄭愁予的一首詩《錯誤》: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時小小的窗扉緊掩/我達達的馬蹄聲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別了,周莊……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