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濕地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對策
高臺縣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張漢軍
2017年03月20日
一、基本概況
張掖黑河濕地自然保護區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中部的“蜂腰”地帶、張掖市中北部,屬黑河流域中部平原區,東鄰阿拉善右旗,西接酒泉市、金塔縣,南臨祁連山,北靠合黎山。總面積33849.公頃核心區總面積為12414.5 hm2,占保護區總面積的36.7%。緩沖區總面積為12502.7 hm2,占保護區總面積的36.9%。實驗區總面積為8931.8 hm2,占保護區總面積的26.4%。
保護區地處青藏高原與蒙古高原過渡帶、張掖盆地西北端,擺浪河沖積、洪積扇中下部與黑河沖積平原西北部,地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總體地勢南北高,中間低。海拔1200-2200m,由黑河兩岸一、二級階地和河漫灘組成,呈條帶狀,微向北傾,地面坡降4-22‰;氣候屬典型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光熱資源豐富,年溫差較大,年日照時數長達3088.2小時,年均溫度6-8℃,年平均日較差14.9℃,全年最高氣溫38.7℃,最低氣溫-31.0℃;區內多年平均降水量由西南部的200mm向東北減少至55mm,多年平均蒸發量由西南部的1200mm向東北增至2200mm,降水量與蒸發量比為1:18,年相對濕度52%;保護區地表水徑流主要為過境的黑河水,來源于南部祁連山區的降雨和冰雪融水,地表水資源量24.8億m3。地下水主要由黑河、大磁窯河、梨園河、擺浪河、水關河、石灰關河、馬營河等河川徑流的滲漏與潛流的側向補給,地下水總補給量18.5億立方米。保護區土壤類型呈多樣化,本區土壤分為8個土類、18個亞類、40個土屬,75個土種,其中,地帶性土壤類型為灰棕荒漠土與灰鈣土,此外還包括灌耕土、潮土、草甸土、風沙土、鹽土、沼澤土等非地帶性土壤。
二、濕地保護的意義
濕地與森林、海洋一起并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濕地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資源寶庫和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黑河濕地是典型的荒漠濕地,由于荒漠濕地是一個脆弱的生態系統,它脆弱的平衡機制極易遭到破壞,并且破壞后很難恢復。但荒漠濕地作為一種特殊的生態系統,是生態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其獨特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1.典型性
保護區地處我國西北內陸河流域,在地理分布上屬溫帶,氣候類型為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決定了保護區內濕地類型多樣,水生、濕生植物特征獨特。按照類型劃分,保護區濕地包括天然濕地和人工濕地兩大類型11個類別。其中:天然濕地包括永久性河流、季節性河流、泛洪平原濕地、季節性淡水湖、草本沼澤、灌叢濕地、內陸鹽沼7個類別;人工濕地包括池塘、灌溉渠系及稻田、蓄水田、鹽田4個類別。
永久性河流濕地:黑河中游沿岸甘州(479.1 hm2)、臨澤(2336.8 hm2)、高臺(2364.0 hm2)三縣(區)總面積5179.9 hm2,占全市永久性河流濕地面積的11.81%。
季節性河流:水源主要由自然降雨補給。一般僅在夏秋季節進入汛期才有洪水下泄,每年積水約80-120天,主要分布在臨澤(338.8 hm2)、高臺(80.0 hm2),總面積418.8 hm2,占全市永久性河流濕地面積的6.36%。
泛洪平原濕地:總面積為7514.7 hm2,占全市泛洪平原濕地面積的98.04%。在高臺縣分布較廣,巷道、合黎、宣化、黑泉、羅城等均有分布,面積達6833 hm2。甘州區的烏江鎮、新墩鎮、西城驛林場黑河灘地也分布著大片泛洪平原濕地,面積達687.1 hm2。
季節性淡水湖:僅分布于高臺縣宣化鎮,面積72 hm2。
草本沼澤:水源為地下水和天然降水,生長的植物主要以苔草為主,為夏季畜牧業生產的主要場所,也是許多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和重要活動場所,面積為1388.0 hm2,甘州區、高臺縣、臨澤縣均有分布。
2.多樣性
黑河濕地自然保護區位于暖溫帶荒漠區,保護區的核心區緩沖區為境內黑河流域及其沼澤,實驗區為荒漠區,保護區周圍為荒漠戈壁。整個保護區兼有荒漠生態系統和濕地生態系統的特征,保護區有種子植物55科,220屬,396種。有保護區濕地分布的脊椎動物包括魚類18種,兩棲類2種,爬行動物1種,水禽64種,濕地活動的獸類2種,共87種,在保護區各類別濕地中,棲息著《濕地公約》規定的水禽64種。
3.稀有性
保護區有國家Ⅰ級保護動物4種:黑鸛、遺鷗、金雕、白尾海雕,Ⅱ級保護種類14種:疣鼻天鵝、大天鵝、灰鶴、鳶、燕隼、紅隼、縱紋腹小號、鶚、白頭鷂、白尾鷂、荒漠貓、猞猁、兔猻、鵝喉羚。保護區內被列入國家保護植物的11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的植物種類有裸果木、和綿刺兩種;國家Ⅱ級保護的種類有8種:中麻黃、沙拐棗、斧翅沙芥、梭梭、華北駝絨藜、蒙古扁桃、黃芪、肉蓯蓉;國家Ⅲ級保護植物有:胡楊。
4.脆弱性
保護區地處溫帶大陸性干旱區,氣候寒冷、干燥,降水少,蒸發量大,降水量與蒸發量比為1:18,年相對濕度僅為52%,氣候條件對濕地生態系統水分因子的維護十分不利,自身生態恢復能力相對較差。其次,濕地保護區呈狹長帶狀分布,保護區周邊被居民點、道路、農田所包圍,生產生活區域與濕地之間的緩沖余地較小。同時,由于近年來人地矛盾緊張,周邊地區圍墾、放牧等一系列不合理的資源開發活動,導致濕地面積萎縮,濕地生態功能下降,而工農業生產造成對濕地的各類污染也在加劇,這些都對黑河濕地生態系統的健康和穩定性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5.特殊性
張掖黑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獨特的自然地理位置決定了其生態地位的特殊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的“蜂腰”地帶,是我國西北地區自然保護區網絡的重要節點;二是我國三條候鳥遷徙路線之一的中段,許多珍稀瀕危候鳥將此區域作為遷徙途中的重要停歇地和中轉站;三是處于西北干旱區,濕地的保護對維護整個綠洲生態系統的穩定和社會經濟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四是位于我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流域中游,黑河流域是我國以防風固沙為主導生態功能的重要生態功能區,保護區南接祁連山脈,北連內蒙古額濟納旗,對保證下游航天基地乃至全流域生態安全,遏制沙塵暴發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6.自然景觀的獨特性
黑河濕地具備獨特的景觀資源。蘆葦濕地是保護區內最主要的濕地景觀型,也是濕地系統內最重要的生物資源,不但為許多水生生物的生長發育提供了優良的環境,也是很多水鳥和遷徙鳥類取食、庇護和繁殖的場所,初春、深秋時節,治理黃鴨悠然戲水、大雁放聲嘶鳴、黑鸛翩翩起舞,呈現出碧波蕩漾、魚躍鳥鳴的和諧美好濕地景觀;分水時節,遠遠望去,眾多的湖泊濕地,猶如一面面明鏡,鑲嵌在大地間,呈現出醉人的蔚藍色;走進觀看,湖內波光粼粼,水田相接,水草豐美,成為人間的仙境,鳥類的天堂。
7.科研潛力
張掖黑河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資源豐富,類型多樣,天然性良好,生長著大面積的鹽生草甸、沼澤草甸、沼澤、荒漠草原等地帶性植被。保護區生境類型多樣,野生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是西北地區為數不多的典型濕地生態系統,因此,保護區是干旱地區濕地形成、發育和演替,珍稀野生動植物種群生態學、群落生態學、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穩定性及生態效益評價等研究的重要場所和天然實驗室,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
近年來,黑河流域中下游地區已成為北方沙塵發源地之一,通過建立保護區,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地表植被的退化,可以部分阻斷輸入蘭州乃至西部的沙塵,對于西部和省城的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濕地是水陸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自然體,具有巨大的水文和元素循環功能,被譽為“地球之腎”,因具有巨大的食物網、支持多樣性的生物而被看作是“生物超市”,是自然界最具生產力的生態系統和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黑河流域及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對維持當地的生態平衡、涵養水源、蓄洪防旱、調節氣候和補充地下水等方面均起著重要作用。
濕地保護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氣候變化的影響。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祁連山區林帶、草場退化等林區環境惡化問題導致森林水源涵養功能下降,黑河上游修建的水利水電設施阻礙了黑河正常水文變化,黑河實施的全流域調水,都直接影響了中游濕地生態補水過程;北面的巴丹吉林沙漠盛行西北風,被認為是中國頻發的沙塵暴的沙源,沙漠區對濕地生態環境影響較大。
(二)劃定保護區不合理的影響。在黑河濕地自然保護區劃界時,因對濕地功能區認識不到位, 加之時間緊、任務重,地方財政資金短缺投入的設備和技術力量不足,劃定不科學,將部分鎮、村的農戶居民點、耕地劃入保護區內,造成保護區內人類活動頻繁。
(三)濕地保護的認識不足。濕地保護是一項新興事業,目前全社會還普遍缺乏濕地保護意識,對濕地的生態環境價值和可持續利用重要性缺乏認識。長期以來對“濕地”不正確的認識和對“濕地利用”的片面理解,以及由此產生錯誤的政策導向和經濟利益驅動的短視行為,是導致濕地得不到有效保護,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不能得以持續發揮的主要原因。
(四)水資源過度開采和不合理利用。多年來,由于人們無節制的開墾農田,超負荷截水灌溉,這種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導致黑河中下游的濕地補水不足,據觀測資料表明黑河中下游地區地下水每年都在以0.23米的速度下降,根據環保和林業部門近年來監測資料顯示,保護區原有各類濕地資源比較豐富、濕地功能完備,但由于黑河分水,地表水灌溉次數大幅度減少,灌溉定額逐年減小,導致回歸水和側向滲流減少,加上大量開采地下水和洼地水庫長時間干涸,造成縣境內濕地大面積萎縮,功能退化,植被正在由水生向旱生演替,生態功能不斷降低。
(五)水污染加劇。生活和工業生產污水向靠近城鎮的濕地區域排放,農田耕作過程中超標使用化肥及農藥等污染物,對濕地水資源和濕地生物鏈產生極大的破壞,從而對候鳥棲息、繁殖等活動產生不利影響,濕地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
(六)濕地管理機構有待完善。濕地科學是一門新型的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它融合了生態、林業、水利、國土、氣象、環境管理與規劃等專業知識,但現在濕地管理干部缺乏生態學、濕地環境管理、動植物保育等方面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管理經驗,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保護區雖然成立了管理機構,但由于管理體制不健全、管理經驗缺乏、管理經費不足等方面原因,導致機構職能沒有充分發揮,很多工作需依靠其他有關部門協同完成,保護區的管理缺乏必要的保障,制約著保護區的發展。
(七)資金投入不足。保護區地處經濟欠發達地區,建設起步晚,基礎設施較為落后。黑河濕地保護工作相對于其他沿海城市起步較晚,保護區濕地面積大,地理位置特殊且生態環境脆弱,目前資金投入力度遠不能滿足保護區的各項管理要求,嚴重困擾了保護區各方面的發展,導致保護區基礎設施建設緩慢,技術裝備配備不齊,可研項目開展緩慢,管理手段受限,火災防患能力不足等一系列問題,影響保護區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濕地保護的原則及對策
(一)指導思想
黑河濕地的建設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精神為指導,堅持“全面保護、生態優先、突出重點、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方針,深入貫徹國家有關自然保護區、濕地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遵循生態文明方向引領,結合“生態安全屏障、立體交通樞紐、經濟通道”的戰略定位,充分利用國家實施的西部大開發戰略和發展循環經濟的有利契機,緊緊圍繞濕地保護和科學利用,維護濕地系統生態平衡,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控制濕地污染,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建設目標,從保護區實際出發,搶救性保護濕地功能和濕地生物多樣性,建設集生態系統恢復、物種保護、科研監測、宣傳教育、社區共管等為一體的綜合性自然濕地保護區,實現人、鳥、濕地的和諧共處及自然保護事業和當地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實現區域自然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最終要把張掖黑河濕地建設成管理體系完善、技術手段先進的國內一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二)保護原則
(1)保護優先原則
堅持保護第一,重點突出濕地生態建設,以保護黑河水源、濕地資源、珍稀瀕危候鳥及其生境,維護濕地生態系統穩定為根本目的,在保護和建設資金上給予傾斜。做到保護和合理開發相結合,以保護優先;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相結合,以生態效益為主;近期效益與遠期效益結合,以遠期效益為主,謀求長遠目標;治本與治標相結合,以治本為主。
(2)合理布局、突出重點的原則
充分考慮保護區的主要特點和面臨的主要問題,以保護區內濕地生態系統及其生物多樣性為重點,進行合理布局;采取不同的保護和恢復措施,做到按需建設、有的放矢。
(3)全面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
在明確自然保護區類型與性質、建設目標、功能區劃、總體布局的基礎上,遵循自然規律,根據保護區實際,綜合考慮未來發展中的各種可能變化,對保護區進行全面規劃,統籌安排各項工程建設,并依據項目的輕重緩急,統籌兼顧,合理安排,分階段、分步驟、有計劃地實施。
(4)分區管理,分類建設的原則
將保護區分為嚴格保護區域和一般保護區域兩個管理區,實行分類管理。核心區和緩沖區作為嚴格保護區域,實驗區作為一般保護區域,在不對保護對象產生負面影響的前提下允許適度開發經營。分類規劃建設,按基礎設施、可研檢測、宣傳教育、社區共管、生態旅游的順序,分類建設。
(5)科學管護,可持續利用的原則
運用生態學理論進行保護區科學監測與研究,以可研成果指導保護區科學管理工作。適度開發,保障濕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6)因地制宜,講究實效的原則
遵循自然規律,合理布局分項規劃建設,基礎設施建設與濕地景觀相協調,做到簡約、實用;建設要求符合實際,充分利用現有設施、設備,不搞重復建設。
(7)社區參與,強化管理的原則
積極推進自然保護區科普和濕地生態保護重要性的普及與教育,提高社區居民的保護意識和法律常識,重點強化主管部門自身管理體系建設,引導社區群眾一起參與保護區管理,促進保護區周邊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8)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建設項目符合自然客觀規律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不以犧牲環境質量、社會穩定和自然生物資源為代價,搶救性保護與合理利用相結合,生態建設與當地經濟發展相結合,協調好保護與合理利用、保護區與周邊社區、長遠利益與當前利益的關系,最大限度地發揮保護區的生態、社會、經濟綜合效益。
(9)廣開渠道,加大投入的原則
保護區發展與建設經費以國家投資為主,地方政府配套與保護區自籌相結合,且廣泛爭取國際投資和社會資金,多渠道、多形式的籌措資金,實現保護區規劃目標任務。
(三)濕地保護的對策
1.盡快制定法律,把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納入法治軌道。濕地與森林、海洋共同構成地球的三大生態系統,在我國三大生態系統中,森林和海洋均已通過立法得到保護,唯獨濕地保護無法可依。現在濕地保護主要依據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由于各類自然保護區的分類、性質不同,濕地功能區是可變化的,所以要根據濕地功能演變適時區分核心區、緩沖區、實驗區),這是導致我國濕地保護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濕地所面臨的困境,建議國家盡快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體系,以法律的形式確定濕地保護和開發利用的方針、原則和行為規范,明確各級、各行業機構的權限以及管理分工,規定管理程序、對違法行為的處罰等,為從事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的管理者、利用者等提供基本的行為準則。
2.完善區劃調整,使黑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界更趨合理。黑河濕地自然保護區區劃已經批復6年,根據多年的運行管理實踐,保護區劃定時存在的一些問題,給保護管理工作造成了諸多困難,要通過完善區劃調整逐一解決。一是將劃入保護區的部分鎮村居民點和耕地調出保護區;二是黑河兩岸農田灌溉從黑河沿岸上游到下游有 43個無壩引水口門引水灌溉,在枯水季節要出動機械設備和勞動力打壩,造成人為活動頻繁。建議國家投入資金建成有壩引水口門,實行遠程自動化控制管理,減少人為活動;三是建議將城郊已經批復的規劃建設用地調出保護區;四是將未劃入保護區,但特征明顯、功能較好的自然濕地,納入保護區進行保護。
3.提高全民濕地保護意識,樹立新型濕地環保理念。廣泛地開展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的宣傳教育,設計多種形式的宣教活動,關注不同的宣教對象,提高宣傳效果,在全社會形成愛護濕地、保護濕地的良好社會風氣。要積極進行保護區濕地重要性的普及教育,提高周邊居民的濕地保護意識和法制意識,使群眾認識到保護濕地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相輔相成的重要性。要引導公眾共同參與保護與管理,促進保護區周邊地區經濟社會持續發展。保護和合理利用濕地,必須轉變不利于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的傳統的資源環境觀,必須在全社會逐步樹立新的資源環境觀,認識到濕地保護對于人類生存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
4.堅持保護與利用兼顧、保護為先的原則。合理利用濕地應堅持保護優先的原則,按照“以保護求持續發展,以發展促環境保護”的濕地發展戰略。一是要恢復保護區濕地的生態功能。以保護濕地植被和生物多樣為中心,實行退耕還濕、退牧還濕、拆建還濕、植被恢復、圍欄封育等工程措施,改善和增強生態功能區功能建設;加強城鎮周邊環境的綜合治理,嚴格控制“三廢”污染;完善相應監測體系,為豐富生物多樣性提供良好的生態空間;二是政府應以產業結構的調整為契機,選擇好本地區既有經濟效益,又確保可持續發展的支柱產業,這是保護濕地和濕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當前,要在國家產業政策的指導下,加快濕地生態旅游業、水產養殖業、農牧漁副產品保鮮加工業的發展;三是要合理發展濕地生態旅游。堅持依法開發、適度、可持續原則,把黑河濕地建設成為人們觀光、旅游、休閑的樂園,通過開發濕地生態旅游資源增加當地居民收入,實現產業轉型或替代,更好地解決好濕地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矛盾。
5.廣開籌資渠道,加大濕地保護的投入力度。資金嚴重不足是濕地保護與管理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在濕地調查、保護區及示范區建設、污水治理、濕地監測、濕地研究、人員培訓、執法手段與隊伍建設等方面都缺乏專門的資金支持。由于資金短缺,使許多濕地保護項目和行動難以實施,已建立的濕地自然保護區不能發揮其正常的保護功能,必要的濕地基礎研究難以進行。建議國家和各級政府加大對濕地保護與開發的財政投入,設立濕地保護專項基金,并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全面推動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的社會化進程,爭取社會各方面的投資、捐贈和國際資金的融入。
6.保護水資源,確保濕地水量。水資源是濕地的基礎,沒有水就沒有濕地,濕地保護直接影響著河西地區乃至蘭州的生態環境變化,因此,要逐步改變現有用水現狀,合理配置水資源,特別是地下水資源超采的地區,能夠使用上地表水的,盡量配夠地表水,保持地下水位不下降,建議各級政府對黑河水資源方面突現出的矛盾和問題給予高度重視,積極協商爭取修改黑河分水方案、分水曲線,爭取適當減少下泄量,增加中游地區用水量,盡快制定科學合理、公正公平的中游地區黑河水量分配方案,并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和保障措施,真正做到中游地區黑河水資源的均衡受益,來保障中游地區經濟社會的同步發展,共同建設小康社會。
7.建立黑河濕地生態效益補償機制。黑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的劃定,為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國防建設,民族團結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做為當地百姓來講,失去了草場,土地滋生鹽堿化,國家應建立濕地生態補償機制,張掖黑河國際重要濕地(張掖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施以下補償內容:因濕地保護和保護區建設造成的耕地經濟損失的補償;漁業養殖戶補償;牧業養殖戶補償;濕地社區共管人員工作補償;濕地資源巡護人員的經濟補償;退出濕地補償;鳥類棲息地恢復搬遷補償等。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