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食用野生動物的習慣已持續了2000多年,雖然食用野生動物是違法行為,但是在南方的大部分地區,食用野生動物的現象仍在繼續。《南華早報》報道,2001年在廣東的餐館里,有20噸蛇和20000只飛禽葬身人腹。整個2001年1月——蛇年的第一個月,一家名為“Chock Full O’Snakes”的廣東餐館每天供應600到700公斤蛇。廣州一些野生動物餐館可為1000人提供就餐。雖然當年中國宣布,任何人被發現食用受保護野生動物將被罰款1,000到10,000元。但是在2004年國家林業局發布的數據稱過去10年中我國眼鏡蛇的數量下降了90%,滑鼠蛇的數量減少了75%。野生動物市場從野生動物飼養場或者活躍于鄉間的獵人那里獲得動物,這些野生動物包括:毒蛇(特別是眼鏡蛇)、鳴禽、貓頭鷹、熊的器官、家鼠、穿山甲、象“鼻”、蟒蛇、大蜥蜴、虎的器官、鱷魚、猴子、天鵝、孔雀、野雞、果子貍、狐貍、鴯鹋、梅花鹿、豹貓、田鼠、蜈蚣、蝙蝠、火蜥蜴、蚯蚓、蝎子、甲蟲和繭。
因為遠離故土,身居北方,我這個“蠻子”時常會被問及:你們那里吃老鼠不?你們那里吃蛆不?總之是什么惡心就問什么。相信不僅是我,很多南方朋友也會經常遭遇同樣的問題吧?當你被問及諸如此類問題的時候,你是否曾很自豪地告訴他,你吃過什么什么?其實問者并非對你吃過什么東西感興趣,而是對南方人的能吃感興趣。
考證南方人能吃的內容足以寫一篇很長的文章了,在這里就不單述。正在全球蔓延的H1N1甲流讓全世界措手不及,雖然目前已經有了疫苗,也有了被治愈的先例。但是你也一定相信,一旦你中了甲流,就完蛋了吧?從SARS到禽流感,再從禽流感到H1N1,這些因動物導致的人類疾病是否真的應該歸功于那些動物呢?不可否認,所有的野生動物都沒有經過檢疫,很多自然界的動物都帶有病毒,其中一些甚至比人類歷史都長久很多。但是,野生動物自身做了這些病菌的載體,他們用千萬年的時間獲得了對這些病菌的免疫力,相互形成了一種平衡。金貴而脆弱的人類,食用野生動物,那不是找虱子往身上爬嗎?
話雖如此,可我仍然擔心那些飛往南方的冬候鳥的安全。候鳥們以地球磁場為生命軌跡,來回遷徙,有人說,這是一種回歸的承諾,可在我看來,這更像是一種對生存的渴望,這些長了翅膀的精靈們為了讓自己活下去,不得不徘徊在南北之間。它們求生的過程,危機四伏,甚至可以說是一個求死的過程:當清脆的鳴叫響徹藍天時,幾聲槍響讓原本充滿希望的鳥群凄厲地墜落;當疲憊的旅程被一潭深水吸引時,幾次“貪杯”使純潔的天使在被污染的濕地葬身;當晴朗的天涯映入眼簾時,一張大網糾纏掉全身的羽毛,為生和死刻上一道深深的隔痕。
當北方地區天寒地凍的時候,一些候鳥面臨著寒冷和饑餓的雙重威脅,不得不遷徙到冬季溫暖且食物豐富的南方過冬,當它們逃過萬千劫難,來到南方時,作為主宰的人類,請給它們一片棲息之地,讓它們的生命延續下去。筆者以為,保護南方冬候鳥的安全,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由上級主管部門敦促南方各省市做好冬候鳥保護宣傳工作,增強公眾保護野生動物特別是冬候鳥的意識。
二是各級主管部門應加強對候鳥遷徙途徑周邊及候鳥棲息地的巡查,對主要棲息地實行24小時巡查制度。同時對捕鳥行為和器械實行匿名舉報和收繳罰沒制度,一旦發生捕獵候鳥行為,處以高額罰款并追究刑事責任,絕不姑息。
三是南方各省市濕地志愿者或者環保志愿者應更多地組織開展鳥類保護的科考宣傳活動,舉辦不限規模的冬候鳥(過境鳥)親鳥公益活動或攝影展,力所能及的宣傳普及候鳥保護工作,最大限度地促進公眾保護候鳥意識的提高。
四是打擊查封食用野生動物的餐館酒店。具體可由政府下發相關文件明令禁止,群眾參與有獎或匿名舉報,一旦查證屬實,對該餐飲單位實行停業整頓或查封。
五是完善野生動物保護的法律法規,研究制定有關條例,對食用野生動物的行為和個人進行曝光,廣泛營造食用野生動物可恥的氛圍。對藥用野生動物實行嚴格的審批程序,加強控制和管理,防止濫制動物中藥。
記得在“非典”發生的時候,有樂觀人士把SARS聰明地翻譯成了“smile and return smile”!這或許給了當時遭遇災難的人們一絲信心。但是在“禽”流感變著花樣向人類襲來,每次都洶涌澎湃難以抗拒的時候,我們還能笑得出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