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色時報9月3日報道(記者 何曉玲 柯宗 通訊員 徐志剛) 杭州是濕地之城,不僅有西湖、西溪,錢塘江、杭州灣,還有眾多的河湖、綿長的海岸。
全市有近海及海岸濕地、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和人工濕地等五大類21種類型。2005年調查數據顯示,杭州有8公頃以上的濕地面積14萬公頃(不含水稻田),占市域總面積的8.4%,基本形成了 “三江”(錢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七湖”(西湖、千島湖、青山湖、南湖、湘湖、白馬湖、三白潭)、“一河”(運河)、“一溪”(西溪)的濕地保護格局。
杭州現有濕地已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1個,列入國家重點保護濕地名錄2個,列入省級重要濕地名錄5個;建立濕地公園4個,其中國家級濕地公園1個、省級濕地公園3個。
浙江余杭北苕溪 杭州市林業水利局供圖
大小濕地為野生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境。全市共有濕地維管束植物近3000種,濕地陸生野生動物506種、水生野生動物27種。
憑借得天獨厚的濕地資源優勢,今年6月,杭州提出,打造聞名世界、引領時代、最憶江南的“濕地水城”。
杭州濕地保護規劃專家研討會日前在浙江杭州召開。濕地專家為杭州濕地保護與“濕地水城”建設貢獻智慧、建言獻策。
“濕地水城”建設具體包括:推動西湖西溪一體化保護提升,聯動實施西湖全域綜合提升和西溪原生態保護提升;深入推進大運河保護、傳承和利用;全面推進淳安特別生態功能區建設,率先探索新時代特大城市湖泊保護的實踐范例;全面提升“三江兩岸”生態人文景觀,打造錢塘江詩路,繪就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啟動建設湘湖和三江匯流未來城市實踐區;打造濕地公園群落,把保護利用濕地和美麗城鄉建設結合起來,打造更多人民群眾共享美好生活的綠色空間。
濕地是地球之“腎”,具有保護生物多樣性、調節徑流、改善水質、調節小氣候等功能。
河海大學教授崔廣柏建議,在“濕地水城”建設中,要充分尊重自然,特別要注意濕地的系統性和整體性。
浙江省水利發展研究中心教授級高工朱法君建議,濕地保護與建設不能只滿足人的需求,比如路面硬化、照明雪亮等,還要照顧到野生動植物的生存與棲息,給野生動植物留足生存空間。
浙江省林業局副局長王章明建議,“濕地水城”建設要找準定位,實施規劃引領,杭州城區水文化遺址要做到能保盡保、能修盡修。
杭州市此前組建了林水局,把林業和水利集中在一個行政管理部門,從山到水、從林到湖,整體高效管理濕地資源。
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主任陳克林研究員建議,盡快摸清杭州濕地資源家底,按照國際標準和相關規范,建立科學的濕地保護體系,加強立法和組織保障,“濕地水城”建設要特別強調公眾參與。
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研究員吳明建議,整合現有濕地管理資源,構建濕地科研大平臺,共享相關數據,把濕地研究與管理建立在真實的數據基礎上。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員夏學民建議,“濕地水城”應該與大海大湖大江大河等主流水系明顯區分,做到“小而慧”,提升濕地保護管理系統的科技含量,即打造“智慧濕地”。
同時,“濕地水城”建設應體現惠民原則。南京大學教授王中生建議,開發建設小微濕地,發展“濕地+農業”“濕地+旅游”等濕地經濟,把濕地的生態效益轉化為發展機遇。王章明建議,從政府層面建立健全濕地生態補償機制,施惠于民。
我也說兩句 |
E-File帳號:用戶名: 密碼: [注冊] |
評論:(內容不能超過500字。) |
*評論內容將在30分鐘以后顯示!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