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扎龍濕地采訪期間,欣喜于其生態功能逐漸恢復、當地政府濕地保護力度逐漸加強、居民濕地保護意識逐漸提高的同時,記者也為另一組數據甚感擔憂。
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結果顯示,近10年間,全國濕地面積同口徑減少339.63萬公頃,其中自然濕地面積減少337.62萬公頃。此外,河流、湖泊濕地沼澤化,河流濕地轉為人工庫塘等情況也很突出。
不僅是“量”的問題,濕地保護還面臨“質”的挑戰。國家林業局的有關數據顯示,如果將我國濕地生態狀況按照好、中、差三個檔次進行簡單分類,評級為差的濕地占濕地總面積的32%。
毫無疑問,我國濕地保護任重道遠。如何避免濕地變“失地”?濕地保護立法迫在眉睫。目前我國三大生態系統中除濕地外,森林和海洋均有專門立法,法律之缺成為我國濕地保護的短板。
正如業內觀察人士所言,去年起施行的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規定》,對于林業部門之外的其他部門缺乏有效約束力,而且這項規定中并未對改變濕地用途等做法列出具體罰金等處罰方式,這對于破壞濕地者缺乏法律震懾力。因此當務之急,要盡快制定出臺濕地保護條例,明確濕地保護職責權限、管理程序和行為準則,并對破壞濕地行為加大處罰力度,做到濕地保護“有法可依”。
保護濕地還需進一步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如今在很多濕地保護區內,由于歷史原因,濕地內還生活著為數眾多的原住居民,健全濕地生態補償機制是平衡兩者利益的有效途徑,但執行起來還面臨重重困難。比如,如何確定田里的糧食是否被水鳥吃了,吃了多少,該賠多少?又如,補償資金從何而來,中央財政撥款還是橫向轉移支付?這些問題都需進一步探討。
當然,保護濕地更離不開公眾的參與。“同呼吸共命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建設美麗中國還需你我的共同行動。
我也說兩句 |
![]() 打醬油的路過了呵呵,飄了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