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興安里濕地保護區位于烏爾旗漢林業局興安里施業區,屬內蒙古大興安嶺西坡中段,東部、北部與庫都爾林業局為鄰,南部與溫庫圖施業區搭界,西部與克里河施業區接壤,總面積為66381公頃。
烏爾旗漢林業局把生態保護和生態建設放在各項工作的突出位置,為了加強對保護區的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2004年5月烏爾旗漢林業局成立興安里濕地保護區管護大隊、野生動植物保護辦公室和生態監測站,及時組建了綜合檢查站,配備人員進行長期駐守和日常管護,初步形成了行政管理體系和監測網絡。保護區內停止一切生產經營活動,原有居民也陸續搬出保護區,確保了森林休養生息。實施了禁漁、偷獵等一切保護措施,使濕地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和恢復性增長,使鳥類的食物來源得到保障。
作為我國唯一一個高緯度國家級森林濕地,興安里濕地保護區內自然環境與生態系統完整,生物物種豐富,分為森林沼澤、灌叢沼澤、草叢沼澤、蘚類沼澤和草塘5大類,具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據調查,保護區境內分布有鳥類15目43科209種,獸類6目15科50種,爬行類2目3科6種。兩棲類2目4科1種,列入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有47種,還有650種植物,320種昆蟲、65種大型真菌。是夏候鳥的重要繁殖和旅鳥南北遷徙的停歇地,是大興安嶺生態環境的一塊凈土。
興安里濕地在內蒙古大興安嶺西坡高海拔1050米的高緯度地區,屬于旱地類型,保留下這片自然、遼闊、純凈的濕地彌足珍貴。保護區有大小河流50余條,湖泊星羅棋布,不僅是海拉爾河的發源地,還包括了海拉爾河的重要支流大雁河流域的全部,其水質直接關系到海拉爾河流域80萬人口的日常生活,影響著70萬公頃呼倫貝爾草原的生機和農牧生產。2003年末,興安里濕地保護區研究項目經國家林業局批準立項并開始建設,填補了我國高緯度地區森林濕地研究和保護的空白。
自興安里濕地保護區保護建設以來,烏爾旗漢林業局建立了完備的濕地保護體系、法制體系、科研監測體系,實現了濕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他們積極與國家組織開展科考活動,先后在保護區內制作設立了70塊界牌、宣傳標牌、警示牌,制作了保護區專題片等。今年春,這個林業局自籌50萬元資金在原自然博物館的基礎上又建造了占地512平方米的宣教場所,自此,近千平方米的興安里濕地宣教中心掛牌運行,標志著興安里濕地保護區的保護和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目前,宣教中心有野生動物標本140種,野生植物標本321種、昆蟲標本300余種,已被呼倫貝爾市旅游局列為觀賞景點之一。他們在全局開展宣傳活動,使保護區內人為干擾活動減少,社會各界環保意識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