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汛期出現歷史最枯狀態的兩點思考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全國水文信息網》和江西省水利廳《江西水文信息網》公開發布的數據,位于鄱陽湖中部湖區的都昌水位站2022年9月19日2時起出現低于1952年以來歷史最低水位(7.47m,出現在2014年2月1日)的歷史最枯狀態。
9月份屬于鄱陽湖汛期(后汛期),今年反而發生歷史最枯現象,引起居民用水困難和農業抗旱危機。對此,本人有兩點思考,供有關管理部門、決策人員參考。
1、鄱陽湖歷史最枯水位不斷、頻繁、大幅被刷新,如何從根本上解決生活、生產用水問題?
以位于鄱陽湖中部湖區的都昌水位站為例,1951—1964年保持的歷史最低水位8.87m在1979年1月被刷新為8.62m,到2007年1月被刷新為8.05m,到2009年1月再被刷新為7.99m,到2014年2月再次被刷新為7.47m。
從理論上說,歷史最低水位越低越不容易被刷新,而實際上則是越來越頻繁、大幅被刷新,究其原因,應該主要與降水及其時間分配的氣候變化密切相關。
如何從根本上解決氣候變化造成的鄱陽湖周圍生活、生產用水問題,必須從工程措施上考慮,才能具有可靠的長效性。
2、重大控制性工程運行調度,不應僅考慮防洪需要,還應兼顧抗旱需求!
水利部于2022年8月16日、9月12日先后兩次啟動實施“長江流域水庫群抗旱保供水聯合調度專項行動”,針對人口、農作物集中分布的長江中下游、鄱陽湖流域、洞庭湖流域旱區,水利部聯合調度長江上游、洞庭湖水系、鄱陽湖水系數十座骨干水庫向下游補水,重點保障群眾飲水安全,保障長江中下游以及兩湖流域農作物生長關鍵期灌溉用水需求。
但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全國水文信息網》和江西省水利廳《江西水文信息網》公開發布的都昌、星子水位站和湖口水文站8月15日—9月20日水位變化過程看,對鄱陽湖的作用不顯著,原因在于在今年這樣特別干旱的年份,所有水庫、尤其是大、中型水庫可調度的水量并不多。
以三峽水庫為例,如果能夠在145m于175m之間增加一個汛初限制水位(如160m,6月10日騰空到160m,7月10日視具體氣候情況決定是否進一步騰空到145m),則遭遇今年這樣大范圍、長時間高溫、干旱情況,就有大量的水可以補充給長江中下游抗旱,鄱陽湖可能不至于在汛期出現低于歷史最低水位的枯水。
鄱陽湖一滴水
二〇二二年九月二十一日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