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歸根,是植物適應季節變化和循環利用營養物質的一種生存策略,也用來比喻人們的戀鄉情節。五顏六色、組合多樣的落葉昭示冬季的到來,既是蕭瑟的、凄涼的,更是美感的、浪漫的。近年來,從滿足人們審美鑒賞和親近自然的需要出發,一些地方對街道、公園非綠化區域行道樹、景觀樹落葉的清掃做出調整,即“落葉緩掃”,深受大眾歡迎。
緩掃街道、公園非綠化區域的落葉,意味著清潔衛生工作可以因時因地容納落葉這一自然物質,使其由過去的人為快速垃圾化,階段性變為有自然情趣和欣賞價值的人文資源。當然緩掃不是不掃,最終還會掃掉,這是可以理解的。但與此同時,一些地方也在加快清掃城區綠化帶、馬路旁小樹林甚至水源涵養林地等更廣大地帶的落葉,這就有些不好理解了。
城區綠化帶、小樹林、水源涵養區等,是自然半自然區域而非典型人類活動區域,人為活動微弱,不同于馬路、街道等完全人工化區域,落葉是這些零散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不存在落葉影響環境衛生的問題,落葉歸根的樣貌就是最美自然本質的外在表現。
人們常說層層疊疊的落葉為大地鋪上一層厚厚的地毯,表明落葉對土地萬物有保護作用,包括減緩寒風侵襲、冰凍等,在水源涵養區落葉更是滯留降水和保護土壤水分的好材料。然而,清掃落葉的目的是移走落葉,隨著寒冬到來,人不斷增添衣服保暖,卻通過清掃落葉使大地減少覆蓋。清掃中使用鐵耙子一次次摟過樹葉后,一些植被不好甚至沒有植被覆蓋的地帶,地表更顯裸露而無任何保護,在凜冽的寒風中有可能加重土壤侵蝕和水分流失。
也常說化作春泥更護花,樹葉生長季從土壤獲取營養物質而生發茂盛,葉落了歸于樹木根際,便是以自身有機物質回饋土壤養育之恩,有報道稱一些地方園林綠地土壤貧瘠,有機質含量低于1%,這與經常清理枯枝落葉,阻斷綠地有機質自然補充路徑不無關系。
通過減污、降碳、擴綠進而控制氣候變化,是日益緊迫的任務,沼澤泥炭地、森林草地之所以有很好的碳匯功能,源于落葉的長期積累而非清掃移除,城區綠化帶、小樹林、水源涵養區無疑都自帶碳匯功能,關鍵是要把落葉留住,讓它們進入土壤,年復一年必有成效。
保護生物多樣性同樣離不開落葉,春夏秋冬生命是持續的,在嚴寒的冬天落葉是一些小生物的暖房,也是許多食草動物的飼料,經過雪壓、雨林、風吹日曬和微生物作用,分解腐爛后疏松土壤、活化微生物,供給植物營養物質,更能改善各類生物的生存環境。
再者,雖然這些地方落葉清掃與否,主要影響的是生態系統,無關人的生產生活,然而距離人很近,時常看著眼前鋪滿落葉的大地,其別樣的靈動韻味,和落葉瀟瀟灑灑從天而降一樣,也會給人帶來快樂。
既然這些自然半自然區域的樹木落葉,有如此多方面重要的生態價值,又為什么要進行落葉的清掃移除呢?尤其千千萬萬的落葉都是那么輕飄,樹下草叢遮擋、地面高低不平,清掃難能順暢,集中起來的落葉虛泡蓬松,要把它收納起來也不易,每每看到清掃樹葉的人們耙的耙、摟的摟、掃的掃、裝袋的裝袋、在車上踩實的踩實,滿身滿臉的塵土好不辛苦。可好心付出不一定有好的結果,無論落葉還是大地會有很多的不滿意吧。如就大地來說,沒有了落葉的保護,裸漏地塊一陣風就能刮起很多塵土,加快水氣蒸發土地更加干涸,很多地被植物、小動物也難以過冬。對落葉來說也是有違初衷,沒能自然歸根回饋大地母親。
馬路、街道是人的活動區域,清掃落葉是清潔衛生的需要,尚且在緩掃,讓落葉留駐更長時間。而綠化帶、路邊小樹林、水源涵養區這些自然半自然區域,卻在清掃移除作為自然組分的落葉,據了解主要為了防火,防火重于泰山,落葉得為防火讓路而不能歸根。
完全理解防火這件事,冬季天干物燥容易出現火情,樹葉著火點低,清掃落葉有助于減少火情。但落葉在自然半自然區域無處不在,夾雜在草叢、灌木叢中的落葉不可能完全清掃,即使下大力氣把落葉清掃干凈,也還有草葉、灌木、樹枝等干物質,同樣可以燃燒起火。
鑒此,很需要統籌落葉歸根的生態功能和因應防火之需清掃移除落葉的生態影響,多目標綜合決策,千方百計維護好落葉歸根這一千古自然生態過程,讓更多落葉能夠不受人為打擾的實現初心、回饋土壤。保護自然,無疑包括保護落葉歸根,而不是清掃移除落葉。
防火,還是要立足于“人”的自覺預防,不能把希望寄托在“物”上。尤其像樹葉這種凋落物,在林區多到落葉層阻擋種子不能找到土壤萌發,新生苗被遮擋長不起來,可也沒有聽說通過清掃移除落葉防火的。而城區綠化帶、路邊小樹林、水源涵養區等,基本上都在人的視野范圍,也有各種專業巡查人員,各種原因萬一著火很快就能發現,落葉燃燒值低及時撲滅不成問題,即便小有損失,比起落葉歸根的生態效益來也應該是可以接受的。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