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護“一湖清水”時不我待 拯救濕地植被刻不容緩
專家認為主湖區目前不會出現大面積藍藻水華爆發
鄱陽湖濕地生態狀況如何?
水生植物群落情況怎樣了?
……
關注母親湖的目光無時不在。9月10日,記者從省山江湖委辦獲悉,歷時兩年調查,科技工作者發現,鄱陽湖濕地生態狀況退化加劇,大量中生性植物侵入湖泊高灘地,水生植物優勢種改變,菰群落急劇擴張,對湖泊生態都將產生重要影響。鄱陽湖的現狀正考驗著贛鄱兒女的意志。為了不再讓母親湖受到傷害,呵護“一湖清水”時不我待。
近年來,我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護鄱陽湖生態,努力實現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1983年至1988年,我省開展了第一次鄱陽湖科考;2012年8月,省山江湖委辦又組織實施了第二次鄱陽湖科考。
A 大量中生性植物進入鄱陽湖區
據此次鄱陽湖科考結果顯示,有150余種中生性植物已進入鄱陽湖區。這些中生性植物里有一部分是典型的旱生植物,如雞眼草、野古草、白茅等,還包括28種外來入侵種,其中,毒麥、柳葉馬鞭草是近兩年才出現的入侵植物,它們侵占湖盆內15米以上的高灘地,形成以狗牙根、牛鞭草等為優勢種的草甸。課題組認為,這一現象在上世紀80年代鄱陽湖第一次科考中沒有任何記載,表明是最近十幾年以來濕地變化的產物。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鄱陽湖區沼澤植被面積不斷擴大,植被帶下延2~3米。以苔草群落為代表的沼澤植被面積不斷增加,水生植被逐漸萎縮。苔草面積由上世紀80年代的428平方公里,增加到2013年的723平方公里;蘆葦、荻分布面積由185平方公里增加到240平方公里,苔草的分布下界由原來的13米下延至11米。同時,浮葉、沉水分布面積大幅下降,上世紀80年代水生植被面積2260平方公里,而現在水生植被面積不足1000平方公里,減少了一半多。
B 鄱陽湖水生植物優勢種改變
在上世紀80年代,馬來眼子菜是鄱陽湖水生植被中最具優勢的物種,通常群落由6~8個物種組成。而最近的調查顯示,馬來眼子菜已不再是優勢物種,耐污植物菹草在部分區域成為群落優勢種,所調查的群落物種多由3~4個物種組成,輪葉黑藻、苦草是優勢度和頻度最高的兩個物種,一些環境敏感種種群數量不斷減少,如水車前、微齒眼子菜等。
同樣,上世紀80年代的調查資料顯示,菰只在鄱陽湖南部贛江南支作為伴生種出現。本次調查發現,菰群落近年來大面積擴張,有的碟形湖已被其全部覆蓋。南磯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的神塘湖、泥湖、上段湖、下段湖、三泥湖、澗塘嶺湖已被菰群落覆蓋,常湖、戰備湖和贛江南支、中支、北支入湖三角洲水域均有大片分布。菰群落覆蓋的地方,其他沉水、挺水、浮葉等水生植物不易生存,生物多樣性銳減;莖葉腐爛使水質惡化;菰群落生長時阻止湖水流動、吸附泥沙沉淀,死亡后莖葉不易分解,與泥沙掩埋在一起,使菰群落覆蓋水域步入“淤積-沼澤化-消亡”過程。
對此,課題組提出,從植被變化來看,鄱陽湖濕地生態狀況已出現退化趨勢,嚴重影響湖泊物質循環、污染物轉化、承載生物多樣性的功能。濕地植被一旦全面退化,湖泊健康水平將急劇下降,其恢復是十分困難的。所以說,拯救濕地植被顯得刻不容緩。
C 主湖區不會出現大面積藍藻水華
湖泊富營養化和藍藻水華發生是目前全世界共同面臨的重大環境問題之一。根據鄱陽湖第二次科學考察研究,目前,鄱陽湖在部分湖區已經發現有水華藍藻聚集現象,并且具有逐年加重的趨勢。
2007年,現場調查結果顯示,在鄱陽湖湖口縣至都昌縣的主湖區,均發現大群體的水華藍藻群體,肉眼清晰可見,群體直徑0.2~0.5毫米,主要是水華魚腥藻,分布范圍幾乎涉及該湖面近半面積,持續時間也超過兩個月(每年9月-11月)。2009~2011年的研究結果表明:鄱陽湖水華藍藻種類較多,主要包括微囊藻、魚腥藻、平列藻等,其生物量較低,平均約占鄱陽湖浮游藻類總生物量的10%。夏季大水面時期,水華藍藻在多個湖區有分布,局部形成肉眼可見的水華群體,其分布區域主要集中在都昌縣城以南約20平方公里的饒河水域。2013年,鄱陽湖藍藻水華分布區域較前幾年有大范圍增加,鄱陽湖湖泊濕地觀測研究站夏季采樣發現,在都昌、軍山湖、康山湖、撮箕湖、戰備湖等湖區水面均有肉眼可見的大群體藍藻聚集。參考鄱陽湖的歷史調查資料,湖區在15年前就有水華藍藻種類分布。有學者發現,藍藻在2000年已成為鄱陽湖的優勢藻種。
調查結果顯示,鄱陽湖暫未發現類似太湖等淺水湖泊的大面積藍藻水華,這主要由于鄱陽湖是通江湖泊,水體交換快,豐水季節會帶走大量營養鹽,枯水季節湖面只有幾條主航道內有水,類似河流,具有流速快,水體渾濁的特點,不利于藍藻的生長聚集。但是,在鄱陽湖幾個相對靜止的湖區(東南湖灣、老爺廟附近湖區、康山大圩和南磯濕地等)已經形成了肉眼可見的藍藻水華漂浮聚集層。
研究顯示,未來5年在鄱陽湖的東南湖灣、老爺廟附近湖區、康山大圩、南磯濕地和入湖河口尾閭區等局部區域最有可能出現藍藻水華,當總磷濃度達到0.2mg/L,湖區藍藻生物量將有可能超過1.12mg/L,這與太湖、巢湖等藍藻水華爆發嚴重的湖泊的藍藻生物量相當。當水文氣象條件合適時,這些區域將有可能發生藍藻水華。而在鄱陽湖主湖區,由于營養鹽較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將不會見到大面積藍藻水華爆發的現象。
D 第二次科考綜合報告將報省政府
省山江湖委辦有關負責人表示,鄱陽湖濕地生態狀況、湖泊富營養化和藍藻水華等都是第二次鄱陽湖科考的單個課題,另外還有鄱陽湖區鳥類、江豚保護等多項課題,是經過省內外40余個科研機構的400余位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在生物資源、水文水環境、水污染調查等多個方面取得的成果。
該負責人說,根據計劃安排,單個課題的成果將于本月底全部完成,并同時啟動綜合研究。“也就是說,將所有單個課題進行疊加分析,對鄱陽湖的方方面面進行綜合研究,分析原因,提出對策措施。”他透露,第二次鄱陽湖可靠的綜合研究報告預計年底完成,屆時將向省政府遞交。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