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全面了解濕地類型,才能更科學、合理、有針對性去保護管理和利用濕地資源。下面將詳細介紹我國的濕地分類系統和分類界定。
濕地分類系統
1
劃分的原則
適合中國濕地類型的實際情況;
能與國際濕地局建議的濕地分類系統接軌。
2
分級的依據
綜合考慮濕地成因、地貌類型、水文特征、植被類型將濕地分為三級。第1級將全國濕地生態系統分為自然濕地和人工濕地兩大類。自然濕地往下依次分為第2級(4類)、第3級(30類)。人工濕地相對比較簡單,往下僅劃分第2級,共有12個類。整個分類系統共包括42類。各級分類依據如下:
a)級,按成因進行分類。
b)2級,自然濕地按地貌特征進行分類,人工濕地按主要功能用途進行分類。
c)3級,自然濕地主要以濕地水文特征進行分類,包括淹沒的時間、水質咸淡程度、濕地水源等特征因子。一些較為復雜的濕地類型,還采用了植被形態特征(如沼澤濕地)和采用基質性質(近海濕地與海岸濕地)。
3
分類列表
中國濕地分類國家標準 | ||
1級 | 2級 | 3級 |
自然濕地 | 近海與海岸濕地 | 淺海水域 |
潮下水生層 | ||
珊瑚礁 | ||
巖石海岸 | ||
沙石海灘 | ||
淤泥質海灘 | ||
潮間鹽水沼澤 | ||
紅樹林 | ||
河口水域 | ||
河口三角洲/沙洲/沙島 | ||
海岸性咸水湖 | ||
海岸性淡水湖 | ||
河流濕地 | 永久性河流 | |
季節性或間歇性河流 | ||
洪泛濕地 | ||
喀斯特溶洞濕地 | ||
湖泊濕地 | 永久性淡水湖 | |
永久性咸水湖 | ||
永久性內陸鹽湖 | ||
季節性淡水湖 | ||
季節性咸水湖 | ||
沼澤濕地 | 苔蘚沼澤 | |
草本沼澤 | ||
灌叢沼澤 | ||
森林沼澤 | ||
內陸鹽沼 | ||
季節性咸水沼澤 | ||
沼澤化草甸 | ||
地熱濕地 | ||
淡水泉/綠洲濕地 | ||
人工濕地 | 水庫 | |
運河、輸水河 | ||
淡水養殖場 | ||
海水養殖場 | ||
農用池塘 | ||
灌溉用溝、渠 | ||
稻田/冬水田 | ||
季節性洪泛農業用地 | ||
鹽田 | ||
采礦挖掘區和塌陷積水區 | ||
廢水處理場所 | ||
城市人工景觀水面和娛樂水面 |
濕地分類界定
自然濕地
近海與海岸濕地
在濱海區域由自然地濱海地貌形成的淺海、海岸、河口以及海岸性湖泊濕地統稱為近海與海岸濕地,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m的永久性淺海水域。
淺海水域:濕地底部基質為無機部分組成,植被蓋度<30%的區域,包括海灣、海峽。
潮下水生層:海洋潮下,濕地底部基質為有機部分組成,植被蓋度≥30%的區域,包括海草層、熱帶海洋草地。
珊瑚礁:基質由珊瑚聚集生長而成的淺海區域。
巖石海岸:底部基質75%以上是石頭和礫石,包括巖石性沿海島嶼、海巖峭壁。
沙石海灘:由砂質或沙石組成,植被蓋度<30%的疏松海灘。
淤泥質海灘:由淤泥質組成的植被蓋度<30%的泥/沙海灘。
潮間鹽水沼澤:潮間地帶形成的植被蓋度≥30%的潮間區域,包括鹽堿沼澤、鹽水草地和海灘鹽澤、高位鹽水沼澤。
紅樹林:由紅樹植物為主組成的潮間沼澤。
河口水域:從近口段的潮區界(潮差為零)至口外河海濱段的淡水舌鋒緣之間的永久性水域。
河口三角洲/沙洲/沙島:河口系統四周沖積的泥/沙灘、沙洲、沙島(包括水下部分),植被蓋度<30%。
海岸性咸水湖:地處海濱區域,有一個或多個狹窄水道與海相通的湖泊,也成為瀉湖,包括海岸性微咸水、咸水或鹽水湖。
海岸性淡水湖:起源于瀉湖,但已經與海隔離后演化而成的淡水湖泊。
河流濕地
河流是陸地表面宣泄水流的通道,是江、河、川、溪的總稱。河流濕地是圍繞自然河流水體而形成的河床、河灘、洪泛區、沖積而成的三角洲和沙洲等自然體的總稱。
永久性河流:常年有河水徑流的河流,僅包括河床部分。
季節性或間歇性河流:一年中只有季節性(雨季)或間歇性有水徑流的河流。
洪泛濕地:在豐水季節由洪水泛濫的河灘、河谷,季節性泛濫的草地,以及保持了常年或季節性被水浸潤的內陸三角洲的統稱。
喀斯特溶洞濕地:喀斯特地貌下形成的溶洞集水區或地下河/溪。
湖泊濕地
由地面上大小形狀不一、充滿水體的自然洼地組成的濕地,包括自然湖、池、蕩、漾、泡、海、錯、淀、洼和潭、泊等各種水體名稱。
永久性淡水湖:面積大于8hm²,由淡水組成的具有常年積水的湖泊。
永久性咸水湖:由微咸或咸水組成的具有常年積水的湖泊。
永久性內陸鹽湖:由含鹽量很高的鹵水(礦化度﹥50g/L)組成的永久性湖泊。
季節性淡水湖:由淡水組成的季節性或間歇性湖泊。
季節性咸水湖:由微咸水/咸水/鹽水組成的季節性或間歇性湖泊。
沼澤濕地
具有以下3個基本特征的自然綜合體:(1)受淡水、咸水或鹽水的影響,地表經常過濕或有薄層積水;(2)生長沼生和部分濕生、水生或鹽生植物;(3)有泥炭積累或盡管無泥炭積累,但在土壤層中具有明顯潛育層。
苔蘚沼澤:發育在有機土壤的、具有泥炭層的以苔蘚植物為優勢群落的沼澤。
草本沼澤:由水生和沼生的草本植物組成優勢群落的淡水沼澤,包括無泥炭草本沼澤和泥炭草本沼澤。
灌叢沼澤:以灌叢植物為優勢群落的淡水沼澤,包括無泥炭灌叢沼澤和泥炭灌叢沼澤。
森林沼澤:以喬木植物為優勢群落的淡水沼澤,包括包括無泥炭森林沼澤和泥炭森林沼澤。
內陸鹽沼:受鹽水影響,生長鹽生植被的沼澤。
季節性咸水沼澤:受微咸水或咸水影響,只在部分季節維持浸濕或潮濕狀況的沼澤。
沼澤化草甸:為典型草甸向沼澤植被的過渡類型,是在地勢低洼、排水不暢、土壤過分潮濕、通透性不良等環境條件下發育起來的,包括分布在平原地區的沼澤化草甸以及高山和高原地區具有高寒性質的沼澤化草甸。
地熱濕地:由地熱礦泉水補給為主的沼澤。
淡水泉/綠洲濕地:由露頭地下泉水補給為主的沼澤。
人工濕地
人工濕地
人類為了利用某種濕地功能或用途而建造的濕地,或對自然濕地進行改造而形成的濕地,也包括某些開發活動導致積水而形成的濕地。
水庫:以蓄水和發電為主要功能而建造的,面積大于8hm²的人工濕地。
運河、輸水河:為輸水和水運為主要功能而建造的人工河流濕地。
淡水養殖場:以淡水養殖為主要目的修建的人工濕地。
海水養殖場:以海水養殖為主要目的修建的人工濕地。
農用池塘:為農業灌溉、農村生活為主要目的修建的蓄水池塘。
灌溉用溝、渠:以灌溉為主要目的修建的溝、渠。
稻田、冬水田:能種植水稻或者是冬季蓄水或浸濕狀的農田。
季節性洪泛農業用地:在豐水季節依靠泛濫能能保持浸濕狀態進行耕作的農地,集中管理或放牧的濕草場或牧場。
鹽田:為獲取鹽業資源而修建的曬鹽場所或鹽池。
采礦挖掘區和塌陷積水區:由于開采礦產資源而形成的礦坑、挖掘場所蓄水或塌陷積水后形成的濕地,包括砂/磚/土坑;采礦地。
廢水處理廠:為污水處理而建立的而建設污水處理場所,包括污水處理廠和以水凈化功能為主的濕地。
城市人工景觀水面和娛樂水面:在城鎮、公園,為環境美化、景觀需要、居民休閑和娛樂而建造的各類人工湖、池、河等人工濕地。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