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濕地對水生態環境保護有什么作用?
濕地與森林、海洋并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也是價值最高的生態系統。根據《關于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的定義,濕地包括沼澤、泥炭地、濕草甸、湖泊、河流、滯蓄洪區、河口三角洲、灘涂、水庫、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時水深小于6米的海域地帶等。濕地具有涵養水源、凈化水質、調蓄洪水、控制土壤侵蝕、補充地下水、美化環境、調節氣候、維持碳循環和保護海岸等極為重要的生態功能,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因此也被譽為“地球之腎”、“天然水庫”和“天然物種庫”。
濕地系統主要由水、土壤(或碎石)和生物(植物、微生物、底棲動物等)組成。在水流動的過程中,通過土壤(或碎石)的吸附作用和生物的新陳代謝作用等吸收進入濕地的水中的氮、磷等,從而達到改善水質的目的。其增加了植物的面積,促進了懸浮物的沉降而改善了基底的穩定性,改善了生境,增加了魚類等的越冬場、產卵場和索餌場等,有利于水生態保護。
02
濕地破壞后如何進行修復?
濕地受損主要是指由于不合理的人類活動或不利的自然因素影響下濕地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不合理、弱化甚至喪失的過程,并引發系統的穩定性、恢復力、生產力及服務功能在多層次上發生退化。
濕地修復是指通過生態技術或生態工程對退化或消失的濕地進行修復或重建,再現干擾前的結構和功能,以及相關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特性,從而實現改善濕地水質和生態環境的目的;在島嶼生物地理學理論、生態位理論、種群理論和營養級理論指導下通過植被、土壤和水文修復技術以恢復濕地生態系統功能。修復途徑主要包括濕地水文條件恢復、水生植物恢復與重建以及濕地生態系統重建與自我維持等。通過恢復水文條件、重建水生植被,濕地系統水質和基質條件等得到改善,可促進底棲動物和魚類等其它生物群落恢復,提高生物多樣性,進而恢復濕地生態系統生產力和自我維持能力。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