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穆王與西王母的愛情故事
文/圖 趙汗青
美的風景,有時是很難移入詩文的。
美麗的新疆天池在古代還有“瑤池” “神池”、“龍潭”之稱。它因獨特風光和傳說中的西王母曾在這里宴請周穆王的神話故事而名揚寰宇。天池坐落在新疆天山博格達峰下的半山腰處,呈半月形的湖面。三面環山,層巒疊嶂。湖水清澈,晶瑩如玉。湖濱綠草如茵,花團錦簇,亭榭、別墅、氈房、木屋、度假村錯落有致。蒼翠挺拔的雪松云杉,漫山遍坡,遮天蔽日。天池南面背倚雄峻的博格達山,三峰并起,突兀插云。峰頂冰雪覆蓋,銀光閃耀,與瓦藍的天空、澄碧的湖池交相輝映,構成這高山平湖綽約多姿的壯麗景觀。真是“一泓天池水,層巒疊嶂峰。蒼穹之裊娜,飛來萬道虹” 。天池與博格達峰的天然景致,引來了許多古今風流人物為她吟詩作賦。丘處機書其景:“三峰并起插云寒,四壁橫陳繞澗盤,雪嶺界天人不到,冰池耀日俗難觀” 。國民黨元老于右任夜宿天池,也以“云中瀑布冰期雪,月下瑤池雨后山” 的詩句來描繪天池之美。1971年,郭沫若先生陪同西哈努克親王游天池時即興寫下“一池濃墨盛硯底,萬木長毫挺筆端” 的優美詩句來贊美天池,給這湖光山色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正當我們繞湖賞景之際,天空突然下起朦朦小雨。漸漸地霧氣浮來,峰谷猶似含煙,籠盡了天池面目。明澈的碧影,長闊的山形皆隱約不能見,我們猶感身在云深處了。
唐朝著名詩人李商隱有一首七言絕句:“瑤池阿母倚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這首詩詠嘆的是一個最富浪漫和神奇色彩的美麗故事,表現了西王母對周穆王的相思之深情。
《山海經. 大荒西經》中記載:“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燃。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其山萬物盡有。” 由此可得知,西王母是原始部落的氏族領袖。但幾千來流傳下來的傳說中,西王母是一個高傲、尊貴的美麗女神。她的心中也懷有繾綣柔情,尤其是見到西行而來神武威猛的穆天子后,便演繹了一段千古纏綿的風流佳話。
陶淵明詩說:“玉臺凌霞秀,王母怡妙顏。”李白的《清平調》則更把西王母指繪成具有“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絕世仙姿的美麗女神。
穆天子就是周穆王,姓姬名滿,公元前10世紀時曾乘八駿神車巡游西方,使中原和西域的聯系日益密切。《穆天子傳》中寫道:“天子乃遂東南翔行,馬也驅千里。至于巨搜氏,巨搜人之媽,乃獻白皓之血,以飲天子。” 周穆王要去巡游天下,就叫造父替他駕了八匹駿馬拉的車子,伯夭作向導,帶領了大幫的隨從,選了個好日子,從鎬京(今河南洛陽市王城公園一帶)起程動身前去。這八匹駿馬的名子是:驊騮、綠耳、赤驥、白牲、渠黃、踽輝、盜驪、山子。它們有的奔跑起來足不踐土,有的則比飛鳥還快,有的一個晚上就能跑萬里,有的背上還生有翅膀,能在天空飛行……當時所走的路線是從北方轉到西方,先越過漳水,經由河宗,在陽紆山見過水神河伯;再經西夏氏、河首,在群玉山見過性情平和溫良的帝臺;在昆侖山游覽過黃帝的宮殿;在赤烏族接受了赤烏人奉獻的美女;在黑水封賞了殷勤接待他的長臂國人……然后,八匹駿馬拉的車子載著他一直馳向大地的西極,到了太陽進去的崦嵫山,見到了他平時日思夜想思慕已久的西王母。按照今天的路線就是從洛陽北行, 越太行山, 經由河套, 然后折而向西。
《古風》說:“荒哉周穆王,八駿窮萬里,朝發昆侖巔,夕飲瑤池水。”周穆王真可算得是一位大游歷家了,他西至瑤池會西王母,其往返行程,在二萬五千里左右,經歷時間長達兩年之久(穆王十三年至十四年)。
“穆王十三年,西征昆侖丘,見西王母。” 周穆王西巡來到昆侖,盛贊西王母居處是仙山王闕,綺景瑰觀,“遂賓于西王母,觴于瑤池之上。西王母為王謠,王之和。” 甲子這一天,是個大好日子,周穆王在西王母之邦瑤池作客, 西王母以禮賓之儀相待,穆天子同樣相敬于玄圭白壁,還獻上一些彩色的絲帶,西王母都恭恭敬敬地拜受下來了。第二天是乙丑,日子也很好,在雪峰矗立,萬松環擁的碧波之畔,美酒佳肴,鶯歌燕舞,西王母與穆天子把酒敘情。西王母為天子謠曰:“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相間。將子無死,尚能復來?”如果用現在的話理解是:“白云高高懸在天上,山陵的面影自然顯現出來。你我相去,道里悠遠,更阻隔著重重的河山。愿你身體健康,長年不死,將來還有再來的一天。”
西王母這是在問穆王,迢迢西路,相隔萬里,何時還能再相見呢?穆天子回答:“予歸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復而野。”意思是:“ 我回到東方的國土,定把諸夏好好地治理。等到萬民都平均了,我又可以再來見你。要不了三年的時光,又將回到你的郊野。”
天子心系治國安邦大事,便委婉承諾三年之約。
宴罷,穆王便駕著車子,登上崦嵫山的山頂。崦嵫山是太陽落坡的山,這座山,又名“拿茲”,和西海洲島上一個叫做拿茲的神完全同名。這拿茲神,是人的臉,鳥的身子,耳朵上掛兩條青蛇,足下踩兩條紅蛇,形貌和北方海神禺強、東方海神禺虢都差不多。或者這神原本是山神,后來才去作了海神吧。且說穆王登上崦嵫山,便叫人在山樹立了一塊大石碑,石碑上簡單刻寫他見西王母的事跡,西王母請周穆王留下墨寶。周穆王信手書寫了“西王母之山”五個大字。西王母深情地說:“君游瑤池,神山寶池共樂,可種一株槐樹,以示后人。” 周穆王欣然答允,在石碑兩旁親執鍤壅土栽下五棵槐樹,作為他們友誼的紀念。見此情此景,西王母更加憂傷地賦了一首詩,表示她對周穆王的惜別和期望。西王母復吟曰:“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為群,烏鵲與處。嘉命不遷,我惟帝女。彼何世民,又將去之。吹笙鼓簧,中心翱翔。世民之子,惟天之望。”今譯是“自從我來到了西方,就住在西方的曠野;老虎豹子和我同群,烏鴉喜鵲與我共處。我守著這一方土地而不遷移,因為我是華夏古帝的女兒;只可憐我的那些善良的人民呀,他們又將和你分別,不能跟著你去。樂師們吹奏起笙簧,心魂在音樂里翱翔;萬民的君主呀,只有你是上天的矚望。”
西王母意要遵循祖訓留居故土,無法跟隨周天子東行,但心兒已隨周天子遠翔了。隨后,西王母又請周穆王游歷山川湖泊,乘著興致正濃,坐著由瑤池中的青烈、赤鱗二龍所駕的云香寶車,與周穆王乘坐的神騎、寶駒馬駕的青銅車比賽。結果西王母輸了,她將兩條龍貶入瑤池湖底,經過千年苦練,兩條龍化為紅山、妖魔山,后來便落腳到了現在的烏魯木齊。臨分手時,西王母又舉行盛大的歡送宴會,并即席彈琴作歌曰:“巍巍瑤池兮鼓樂鳴,鼓樂鳴兮侍嘉賓。侍嘉賓兮歌聲濃,歌聲依兮上九重。上九重兮上九重。上九重兮君長壽,君長壽兮何日來?” 歌聲伴著琴聲,在瑤池里蕩漾著難舍難分的真情,周穆王與西王母依依惜別,惆悵歸去。相隔千山萬水,雖然是天子,但周穆王許下的三年之約,卻再也沒能兌現。
后人也為之悵然。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