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思明
據新華社2022年5月24日消息,近日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正式認定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內蒙古阿魯科爾沁草原游牧系統和河北涉縣旱作石堰梯田系統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至此我國該項遺產達到18項,數量居世界首位,第二位是日本有11項。“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工作由聯合國糧農組織于2002年啟動,經過20年發展,22個國家65個項目獲此殊榮(亞洲及太平洋區域8個國家43項;歐洲及中亞區域3個國家7項;非洲2個國家3項;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區域4個國家4項;近東及北非區域5個國家8項),初步構成FAO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網絡,另有一批預備項目等待認定。
中國18項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單
序號 | 項 目 名 稱 | FAO認定年 |
1 | 浙江青田稻魚共生系統 | 2005 |
2 | 江西萬年稻作文化系統 | 2010 |
3 | 云南紅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統 | 2010 |
4 | 貴州從江侗鄉稻魚鴨系統 | 2011 |
5 | 云南普洱古茶園與茶文化系統 | 2012 |
6 | 內蒙古敖漢旱作農業系統 | 2012 |
7 | 浙江紹興會稽山古香榧群 | 2013 |
8 | 河北宣化城市傳統葡萄園 | 2013 |
9 | 陜西佳縣古棗園 | 2014 |
10 | 江蘇興化垛田傳統農業系統 | 2014 |
11 | 福建福州茉莉花與茶文化系統 | 2014 |
12 | 甘肅迭部扎尕那農林牧復合系統 | 2017 |
13 | 浙江湖州桑基魚塘系統 | 2017 |
14 | 山東夏津黃河故道古桑樹群 | 2018 |
15 | 中國南方稻作梯田系統(包括福建龍溪聯合梯田、江西崇義客家梯田、湖南新化紫鵲界梯田、廣西龍勝龍脊梯田) | 2018 |
16 | 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 | 2022 |
17 | 內蒙古阿魯科爾沁草原游牧系統 | 2022 |
18 | 河北涉縣旱作石堰梯田系統 | 2022 |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遺產,具體表述為:農村與其所處環境長期協同進化和動態適應下所形成的獨特土地利用系統和農業景觀,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可以滿足當地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的需要,有利于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目的是通過對農業文化遺產的動態保護和適應性管理,建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及其有關的景觀、生物多樣性、知識和文化保護體系,促進全球糧食安全、農業可持續發展和農業文化傳承。為做好申報工作,我國經由各地推薦建立預備名單,在此基礎上遴選更優秀的項目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本土化了的遺產標準包括:提供保障當地居民糧食安全、生計安全和社會福祉的物質基礎;具有遺傳資源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土保持、水源涵養等多種生態服務功能和景觀生態價值;蘊含生物資源利用、農業生產、水土資源管理、景觀保持等方面的本土知識和技術;擁有深厚的歷史積淀和豐富的文化多樣性,在社會組織、精神、宗教信仰和藝術等方面具有文化傳承的價值;體現人與自然和諧演進的生態智慧;已經或正在制定相應的保護與發展規劃,在地民眾積極參與保護活動,當地政府給予財政支持和技術保障等。
特別是結合此項工作建立了中國自己的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網絡,實施有關管理辦法,自2013年至2021年分6批公布了139個遺產,顯著促進了我國農業文化遺產的挖掘、保護和宣傳工作,提升了農業文化遺產地位,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單(1-6批)
地區 數量 | 項 目 名 稱 |
北京 2 | 平谷四座樓麻核桃生產系統、京西稻作文化系統 |
天津 2 | 濱海崔莊古冬棗園、津南小站稻種植系統 |
河北 5 | 宣化傳統葡萄園、寬城傳統板栗栽培系統、涉縣旱作梯田系統、遷西板栗復合栽培系統、興隆傳統山楂栽培系統 |
山西 2 | 稷山板棗生產系統、陽城蠶桑文化系統 |
內蒙古 6 | 敖漢旱作農業系統、阿魯科爾沁草原游牧系統、伊金霍洛農牧生產系統、烏拉特后旗戈壁紅駝牧養系統、武川燕麥傳統旱作系統、東烏珠穆沁旗游牧生產系統 |
遼寧 4 | 鞍山南果梨栽培系統、寬甸柱參傳統栽培體系、桓仁京租稻栽培系統、阜蒙旱作農業系統 |
吉林 4 | 延邊蘋果梨栽培系統、柳河山葡萄栽培系統、九臺五官屯貢米栽培系統、和龍林下參—芝撫育系統 |
黑龍江 2 | 撫遠赫哲族魚文化系統、寧安響水稻作文化系統 |
江蘇 8 | 興化垛田傳統農業系統、泰興銀杏栽培系統、高郵湖泊濕地農業系統、無錫陽山水蜜桃栽培系統、吳中碧螺春茶果復合系統、宿豫丁嘴金針菜生產系統、啟東沙地圩田農業系統、吳江蠶桑文化系統 |
浙江 14 | 青田稻魚共生系統、紹興會稽山古香榧群、杭州西湖龍井茶文化系統、湖州桑基魚塘系統、慶元香菇文化系統、仙居楊梅栽培系統、云和梯田農業系統、德清淡水珍珠傳統養殖與利用系統、寧波黃古林藺草-水稻輪作系統、安吉竹文化系統、黃巖蜜橘筑墩栽培系統、開化山泉流水養魚系統、縉云茭白—麻鴨共生系統、桐鄉蠶桑文化系統 |
安徽 5 | 壽縣芍陂(安豐塘)及灌區農業系統、休寧山泉流水養魚系統、銅陵白姜種植系統、黃山太平猴魁茶文化系統、太湖山地復合農業系統 |
福建 5 | 福州茉莉花種植與茶文化系統、尤溪聯合梯田、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福鼎白茶文化系統、松溪竹蔗栽培系統 |
江西 7 | 萬年稻作文化系統、崇義客家梯田系統、南豐蜜橘栽培系統、廣昌蓮作文化系統、泰和烏雞林下養殖系統、橫峰葛栽培系統、江西浮梁茶文化系統 |
山東 7 | 夏津黃河故道古桑樹群、棗莊古棗林、樂陵棗林復合系統、章丘大蔥栽培系統、岱岳汶陽田農作系統、萊陽古梨樹群系統、嶧城石榴種植系統 |
河南 3 | 靈寶川塬古棗林、新安傳統櫻桃種植系統、嵩縣銀杏文化系統 |
湖北 2 | 赤壁羊樓洞磚茶文化系統、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統 |
湖南 8 | 新化紫鵲界梯田、新晃侗藏紅米種植系統、新田三味辣椒種植系統、花垣子臘貢米復合種養系統、安化黑茶文化系統、保靖黃金寨古茶園與茶文化系統、永順油茶林農復合系統、龍山油桐種植系統 |
廣東 4 | 潮安鳳凰單叢茶文化系統、佛山基塘農業系統、嶺南荔枝種植系統(增城、東莞、茂名)、海珠高畦深溝傳統農業系統 |
廣西 5 | 龍勝龍脊梯田系統、隆安壯族“那文化”稻作文化系統、恭城月柿栽培系統、橫縣茉莉花復合栽培系統、桂西北山地稻魚復合系統(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融水苗族自治縣,桂林市全州縣,百色市靖西市、那坡縣) |
海南 2 | 海口羊山荔枝種植系統、瓊中山蘭稻作文化系統 |
重慶 3 | 石柱黃連生產系統、大足黑山羊傳統養殖系統、萬州紅桔栽培系統 |
四川 8 | 江油辛夷花傳統栽培體系、蒼溪雪梨栽培系統、美姑苦蕎栽培系統、鹽亭嫘祖蠶桑生產系統、名山蒙頂山茶文化系統、郫都林盤農耕文化系統、宜賓竹文化系統、石渠扎溪卡游牧系統 |
云南 8 | 紅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統、普洱古茶園與茶文化系統、漾濞核桃-作物復合系統、廣南八寶稻作生態系統、劍川稻麥復種系統、雙江勐庫古茶園與茶文化系統、騰沖檳榔江水牛養殖系統、文山三七種植系統 |
貴州 4 | 從江侗鄉稻魚鴨復合系統、花溪古茶樹與茶文化系統、錦屏杉木傳統種植與管理系統、安順屯堡農業系統 |
西藏 2 | 當雄高寒游牧系統、乃東青稞種植系統 |
陜西 5 | 佳縣古棗園、鳳縣大紅袍花椒栽培系統、藍田大杏種植系統、臨潼石榴種植系統、漢陰鳳堰稻作梯田系統 |
甘肅 4 | 皋蘭什川古梨園、迭部扎尕那農林牧復合系統、岷縣當歸種植系統、永登苦水玫瑰農作系統 |
寧夏 3 | 靈武長棗種植系統、中寧枸杞種植系統、鹽池灘羊養殖系統 |
新疆 4 | 吐魯番坎兒井農業系統、哈密市哈密瓜栽培與貢瓜文化系統、奇臺旱作農業系統、伊犁察布查爾布哈農業系統 |
農業是生物活體再生產,生命活動構成農業基本過程,因此農業系統是自然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系統的耦合形態,遵從生命邏輯和生態邏輯而高度依賴于自然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我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農業國家,在長達5000年的文明史中,農業文明順天時、量地利,以豐富的知識體系和技術模式,孕育發展了崇尚自然、合理利用和保護農業自然資源的燦爛農業文化,遺產極其豐富而各具特色,從已經挖掘的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稱上就能感知到這一寶庫的博大精深,非常值得好好珍惜傳承,從中汲取力量。中央在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中已有明確要求,即:“加強農耕文化傳承保護,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和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工作,大力弘揚農業文化遺產優秀品質與時代交會,促進現代農業回歸基于生命邏輯和自然再生產的本質,真正成為生態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產業,對于農業的可持續性、農村振興、農產品消費安全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雙碳目標等,都是極其重要的。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