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步拍了一個視頻簡單編緝了一下,起名《窗口》貼到了博客里,雖然畫面里用對話框說了幾句似夢里如霧里的話,可總覺得還是意猶未盡。做一個人,不能用適當的言語刻劃自己的思想,真是傷悲。這有可能和少壯不努力有關,但也不全是。有時候做人和做事很難統一起來,就如貪官在主席臺上做廉政報告一樣,和他平級的,比他技術職稱和行政級別低的,當然也包括聽命于官思想的普通社會自然人,聲色之中,除了畢恭畢敬還有誠惶誠恐,心想,人與人的認識之間,人的認識與社會現實碰撞磨摖難以抉擇的時候,就應該如此想如此做。所以,面對不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上的,但絕對和我們未來生活有關的地球窗口里的粘稠幌動,我還是想再聊一聊。
單位調整人員時,有一個職工對組織上的調動不滿意,我去做工作時,說過這樣一段話,人在哪里做事不能由自己說了算,不是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么,組織上覺得你在哪兒合適就合適,如今木已成舟,就不要在怨天憂人啦。實際上,這樣的結果,你的語言行為決定了一大部分,你沒有正確的展示自己,沒有很好的推銷自己,你在別人或組織上的眼里不是你認為的自己,所以你感到不平和屈才,我認為這不叫屈才,叫你真正的沒才,連自己是什么都不能讓別人看到,你說是也不是?
我本來想說這《窗口》是地球的窗口,是生態和人類生活的一個窗口,雖然過去是哪樣,現在是這樣,未來也不知是啥樣。如果地球是自古以來就循著一種規律在變化,現在的現實和地球生態演變無關,那我們現在所談的氣候應對就是無稽之談,因為我們的力量太微小了。如果是和生態活動規律有關,且變化的速度比生物遺傳變異要快很多,導致許多生物還不知道怎么回事就烏呼哀哉了,那我們就有應對的必要?,F在我們認為造成現在環境現實的是人們的行為結果,這里咱不說科學不科學合理不合理,因為這事兒在人間很難說清。這就是一個很難辦的事兒,人性有“泰山能移秉性難改”的形容,何況百人百性,人心隔肚皮,口是心非等等人自己對自己的描述。所以這事兒全地球能說合事兒的人聚到一起說了好多年,別說是濤聲依舊,怕是越來越震耳發饋了。除非是有利可圖,利益可以扭屈人性,這種解釋應該和時尚的“開發利用”不謀而合。人們對自己的無知做過一種評價:不見棺材不茖淚,可是生態影響這種事兒,怕是見了棺材你也落不出淚來了,因為那時神經末梢沒有反應了,何來淚之說。古代杞縣有人無端憂天,至現在人們還以譏諷的口吻在比喻中引用,天塌了是什么感覺,沒有人能形容,要是霾濃度高達能見度只有幾十公分時,且退去的時間遙遙無期,可以不可以解釋為天塌?
中國人和中國官應該說有其特殊性,特別是形象或著說面子。一次我們在一次專業會議上談及濕地存在的一個現實時,一個具說是縣級干部非常敏感的反駁說,我們哪兒沒有,要有也是你們哪兒有。連一個生態現實都不敢直面,如何會有科學合理的應對措施,更別說生態建設和治理了。如果說治理區域有決定權的干部有一半是這樣的工作態度,生態建設和自然保護會是什么狀態,就可想而知了。一般來說,中國人都喜歡聽好聽的,不管是系統的上級還是下級,因為下級工作成績沒有起色,說明上級的領導和管理措施或著說業務指導有欠缺,下級的成績得到肯定,不用說都是皆大歡喜。所以檢查多數都是給外人看的,有布置有落實。
說到濕地是藏污納垢之所還是排毒去污的生態工廠,這要看植物的種類多少和群落是否會適合生態循環的上級需求,滿足了,污物毒物有了去處,且光合作用的副產品就是寶貴的生態資源,反之,不管你的污水處理場多先進多科學,對生態環境來說,都是半拉子工程,甚至還會有二次或集中污染的可能性,說這樣的濕地是藏污納垢之處并不過分。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