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由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發起、WWF/OPF蔚藍星球基金支持的“黃渤海東亞江豚保護”公益網絡在山東省正式組建。“保護網絡”成員以線上“東亞江豚保護網絡分享會”的方式,不僅學習交流了黃渤海東亞江豚的形態特征、地理分布、生活習性、所面臨的威脅等,以及如何針對山東沿海東亞江豚分布、威脅因素、漁民意識等進行綜合調查;還同時邀請到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林文治博士,在線講解了鯨豚擱淺救護方面的知識。
處境堪憂的東亞江豚
“東亞江豚”,俗稱海水江豚,有一個大名鼎鼎的遠親“長江江豚”,海豬、豬魚、江豬是民間對它的叫法。是一種國家瀕危二級野生水生保護動物,在IUCN物種名錄中被列為瀕危(En),數量呈下降趨勢。喜歡生活在近岸淺水域及咸淡水交匯水域,其主要分布于臺灣海峽以北的東海、黃渤海及韓國和日本的北方海域。
根據調查顯示,山東沿海每年至少有500-1000頭東亞江豚死亡。10月份,就有志愿者在青島某港口目擊到江豚被分割售賣。東亞江豚不容樂觀的種群現狀,成為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關注的焦點。在一次次深入了解后,為能更好地守護這一瀕危物種,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發起“黃渤海東亞江豚保護項目”,并得到WWF/OPF蔚藍星球基金的支持。
“黃渤海東亞江豚保護項目”計劃通過對東亞江豚種群資源、生存威脅等進行調查及評估,制定出適宜的保護策略建議;同時,成立黃渤海東亞江豚保護聯盟,積極開展鯨豚友好型漁具改良可行性分析,并進行有關東亞江豚等瀕危水生生物保護的宣傳教育活動。最終,由保護東亞江豚棲息地,推動東亞江豚成為黃渤海保護的旗艦物種,以此帶動整個黃渤海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
“黃渤海東亞江豚保護”公益網絡初建
為進一步了解黃渤海東亞江豚種群特性、生存威脅,及時掌握東亞江豚擱淺信息,以期進行實時救護,目前,“黃渤海東亞江豚保護項目”已經初步建立起以青島、東營、煙臺、威海、日照等城市在地NGO、志愿者,以及山東大學、中國石油大學、煙臺大學等高校志愿者為主體,由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提供科研支持的“黃渤海東亞江豚保護”公益網絡。
“保護網絡”一方面將組織志愿者,通過走訪漁港、碼頭,采訪漁民、漁政等多樣化形式,廣泛了解黃渤海區域東亞江豚的分布情況、活動區域、生活習性、生存威脅等;同時,也將積極聯動沿岸漁民、熱心志愿者,在大力宣傳保護東亞江豚的同時,帶動漁民、志愿者高度關注、及時反饋有關東亞江豚的各類信息,尤其是擱淺江豚的信息,以期及時進行相對專業的救護。
目前,“保護網絡”成員已經先后前往即墨鰲山灣、田橫島,黃島瑯琊鎮、積米崖漁港等地調研,了解到許多關于東亞江豚的信息。比如,在黃島瑯琊鎮,志愿者們了解到,當地漁民出海捕魚時,一般會在距離海岸線3-5海里處發現東亞江豚的身影,在靈山島西南處海灣偶遇成群東亞江豚的機率比較高,并且不同季節東亞江豚的個體會有差異。靈山島上的老漁民則觀察到,灰黑色的東亞江豚大多成群活動,身體表面呈白色的東亞江豚則常常單獨行動。志愿者們還和當地NGO、漁民共同探討漁具改良的可行性,希望為誤闖漁網的東亞江豚多留一條生路。
鯨豚擱淺如何專業救助
此外,近年來鯨豚類擱淺事件時有發生,公眾對鯨豚擱淺的救助也越發積極主動。但在實施救助時,如何盡可能避免二次傷害,以及哪種情況能救,哪種情況不能隨便亂救,卻是許多志愿者和公眾都不了解的。
為能幫助“黃渤海東亞江豚保護”公益網絡伙伴更多地了解東亞江豚、懂得如何保護東亞江豚,項目組還專門邀請到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林文治博士,在線講解了鯨豚擱淺救助知識。
林文治博士深入淺出,從擱淺的定義出發,通過大量的救助案例,非常詳細地介紹了各種情況下應該如何科學的實施鯨豚救助。比如,現階段公眾在發現鯨豚擱淺后,常常會幫助鯨豚重新回到大海;但正確的做法卻是,需要先判斷擱淺鯨豚的健康狀況。有的鯨豚可能身體已經虛弱到無法維持身體平衡了,這時如果直接將其推回大海,反而會增加它們的痛苦。而這些不是普通公眾就能做到的,所以一旦普通公眾遇到類似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及時撥打漁政或者相關部門電話,在專業人員的指引下提供信息,幫助專業人員對其品種和健康狀態做出判斷;在等待專業救助人員到來前,不要圍觀擱淺鯨豚,減少它們的焦慮和不安。
再比如,公眾在救助擱淺鯨豚時,會往它們的身體周邊傾倒海水,希望構筑一個適合鯨豚生存的小環境。但這樣的做法,卻很容易導致鯨豚呼吸孔進水,反而會導致窒息。正確的做法則是,可以將浸透海水的濕毛巾,覆蓋在鯨豚呼吸孔以外的身體部位。
等等這些,仿若“及時雨”,無疑將為“黃渤海東亞江豚保護項目”帶來最需要的幫助。
后續,“黃渤海東亞江豚保護” 項目組將在科學有序地推進黃渤海東亞江豚保護的同時,聯動更多的NGO組織、志愿者,并計劃建立以潛水員、專業救治人員、專業救治場地為主體的線上聯動平臺,以便更加高效、專業地開展東亞江豚救助。并通過數據分析,獲得黃渤海東亞江豚分布區域、遷徙路線、威脅因素等信息資料,為有關部門提供相應的保護建議,共同攜手推進黃渤海東亞江豚及其棲息地的保護。
蔚藍星球基金:
2018年,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與戰略合作伙伴——深圳市一個地球自然基金會(OPF)共同發起了“蔚藍星球”基金。“蔚藍星球基金”是以中國社會公益組織共創的海洋保護戰略為基礎,以構筑國內海洋保護協作創新平臺為目標的資助型項目。該項目的愿景是通過支持創新或跨領域合作的海洋保護行動,促進環保組織、行業協會與科研力量聚焦并協力解決海洋保護問題,為中國海洋保護力量提供資源和能力建設,最終影響決策者并帶動大眾采取科學的切實行動共同守望我們的藍色家園。
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
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創立于2007年,是一家以“保護海洋生態,人海和諧共生”為使命、以“保護海洋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為價值觀,以“團結一切力量,保護美麗海洋”為行動綱領的中國民間公益社會團體,致力于構建全球化、開放性海洋保護公益生態平臺。自成立以來,持續在全國各地開展海洋生態資源保護、海洋污染監測與治理、海洋生態科普、海洋保護網絡建設等海洋保護工作;逐步樹立起海岸線監督治理品牌、海洋衛士品牌、紅樹林宣傳保護品牌、社區精準環保品牌、漁業社區環境改善等多個品牌項目。
項目發起方
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
項目支持方
WWF/OPF蔚藍星球基金
項目伙伴機構
東營觀鳥會
威海市華益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青島藍灣生態環境公益服務中心
山東大學
煙臺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藍絲帶服務社
日照藍道藍絲帶服務社
威海常春藤國際學校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