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黃河岸邊,春和景明。3月12日,東營市組織開展2024年市直機關義務植樹活動,廣大干部職工來到位于墾利區墾利街道沿黃生態廊道防浪林,分工協作,揮鍬鏟土,栽下一棵棵樹苗,以實際行動為東營添新綠。
沿黃生態長廊建設是東營市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打造沿黃文化旅游品牌、對接國際濕地城市建設及沿黃生態振興的重點生態工程,對改善區域生態環境、促進黃河口文化旅游、服務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沿黃生態長廊按照“三帶七區多節點”布局,以黃河兩岸大堤和南展大堤為軸線,建設三條以森林濕地為主體的生態長廊,串聯沿線的重要生態片區,沿線打造多處以生態綠化為主的節點,形成沿黃生態綜合體。項目規劃期10年,總投資24億元,計劃新造林2.9萬畝,林地改造提升8.3萬畝,保護修復濕地7.6萬畝,全面改善沿黃區域生態面貌。
“沿黃河兩岸實施以綠化提升、濕地保護和修復為重點的生態建設工程,建成東營市沿黃生態長廊,不但形成黃河三角洲的生態‘脊梁’,還可以為黃河下游生態保護和建設提供示范,形成流域生態保護整體格局,構筑起具有東營特色的黃河流域生態安全屏障。”東營市濕地保護中心產業發展科科長張慶國介紹。2021年工程啟動以來,全市重點對沿黃大堤、南展大堤兩側宜林地和綠化斷檔實施造林綠化,對部分低效林片區進行補植提升,對沿黃濕地資源進行保護修復。
在東營區龍居鎮沿黃生態工程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在對苗木進行栽植與管護。東營區林業發展服務中心黨組書記、主任許保國介紹,今年,東營區繼續在龍居鎮實施沿黃生態工程,將新造林56畝,修復提升林地2690畝,構筑起具有當地特色的黃河流域生態安全屏障。
在工程實施中,東營堅持因地制宜,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濕則濕,對兩岸大堤、林場、濕地、村莊、社區等實施綜合治理,低洼鹽堿區域實施臺田工程改良,還堅持科學造林,廣泛選用本地優良鄉土樹種,并實施造林與墾化林修復并舉,按照先易后難、整體推進原則,重點消除綠化斷檔,加快宜林地綠化,對低質低效林進行修復提升。
截至2023年底,東營沿黃生態長廊建設完成新造林和退化林修復達3.6萬畝,保護修復濕地0.8萬畝,完成投資7億元。通過工程實施,沿黃森林、濕地資源質量明顯提升,生態面貌發生較大改善,林茂糧豐、黃河安瀾的沿黃百公里綠色長卷初步顯現。(大眾日報·大眾新聞客戶端記者 李廣寅 通訊員 薛文文 張曉彤 )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