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濕地杯”網絡作品創作大賽第四月度獲獎作品公告
經評委會集體審議和大賽組委會同意,確定下列作品為本次大賽第四月度的獲獎作品。
一、文字作品
一等獎:
點評:都說濕地是自然的產物,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其實還有一種濕地,她承載的不僅僅是風雨歲月的洗禮,還有更多人的印跡。而這種人的印跡恰恰會賦予濕地景觀,更加動人的色彩。杭州的西溪濕地是這樣,作者筆下的福建霞浦也是這樣。
本文作者以散文故事的形式,為讀者揭開了漁排人家不為人知的一面。其中,為丈夫而上漁排的寡婦、為父親而救漁排的女兒,為報恩而留在排上的大黃狗,種種以濕地為背景的悲歡離合,通過作者的文字沁人肺腑,真實展示了人與自然爭斗又與自然和諧共融的真諦。
二等獎:
點評:它是鄱陽湖中一個碩大的神秘島嶼、江西省永修縣境內的一個鎮,它靜靜地躺在歷史的河流中,歷盡滄桑而容顏蛻變。作者筆下的它不僅僅有令世世代代吳城人引以自豪的輝煌過去,還有明媚的未來——作為“ 珍禽候鳥王國”,它正重新開始被世人關注。
本篇文章通過望湖亭的傳說、“中國的第二長城”之稱的白鶴群、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三個方面闡述了作者對吳越的無盡深情。行文流暢,文筆優美,景物描寫精到,典故又增加了人文內涵,向讀者展現了一個立體的候鳥王國。
優秀獎:
點評:“冬日蕩舟西溪非常的解人心懷,有些蕭索的樹樹草草,倚在河岸,風吹拂過去,悄無聲息地搖曳著,一路一路的梅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臨風綻放。”本文通篇語言優美,寓情于景,融心于梅,將作者內心那份對美的渴望華麗展示出來。
正如古人常用愛梅之心來表達自己的潔身自好,尋找一片清冷的凈土,探訪“春云忽度西溪水,溪畔梅花從此始”的梅樹,便是作者筆下的幸福之事了。本文作者用古代詩句和現代風景相結合,通過詠梅來抒發自己的感情。將西溪濕地的靜美、動美描寫得入木三分,將西溪的其他的美一并寫下,帶讀者領略到一個不一樣的西溪。
點評:與水有關的故事,從小到大伴隨著我們成長。作者由小時候家鄉彎彎的小河水,展開到現在神奇而溫柔的向海水,將讀者的回憶也一同引向最純美的童年回憶。
本文描述的向海生活令人神往,不僅是作者筆下單單的景物描寫,還有那文字中隱約所透露的生活態度和生活風格,正式現代人所欠缺的精神。微風、清流、鳥鳴、人和等等,讓讀者的心情也跟著舒緩下來,融入對自然的愛、對生命的渴望中,給讀者感官上的享受大餐。
點評:詩歌的魅力在于其永恒不變的真情,在于其無畏無懼的探索精神,在于其熱愛生活的心。作者對于大自然各個因素之間的思考深沉而有力,對于月亮和太陽、水草和濕地、人類和自然的種種關聯用詩歌美麗的辭藻串聯,形成美麗的樂篇。
“清污高手”、“生物超市”、“天然氧吧”——本文作者通過這三項對濕地的形容,帶讀者走入大自然的懷抱,通過詩歌的魅力來喚起人類的和諧之心,自然而然中流露真情,透露出作者心底最深的那份關懷,將讀者深深吸引。
點評:對于人生意義的思考,一千個人有一千種不同的思考方式。為什么我們自己的聰明才智會給我們自己帶來危機,為什么我們多少年的艱辛與智慧的凝聚,會在剎那間被自然的失常輕松毀掉,為什么人類的增加就必須形成生態危機?這么多的為什么讓作者陷入彷徨。
而本文就是靠著這份矛盾的彷徨,無法遷就世俗的種種不公,才能夠如此成功地將“生存”這個課題思考周到。生存處處有歡樂,處處有危機。作者在深刻地思考后,得出生存不能光是為了自己,這正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必然答案。人生的卷子在一題題的回答后才能顯現人生最后的意義,而思考正式本文帶給讀者的最大收獲。
點評:稚嫩的文筆反映了一個博大的課題:“水”的思考。“水”之于地球、之于人類,古今中外都不乏經典文章。
打動評委們的是:作者結合史料和所處環境,展示了一個初中生對濕地、對生態的樸素情感,從小喚醒對生態的熱愛,這很不容易,未來中國的生態保護需要他們這一代去展示才華。基于上述原因,評委會決定將這篇文章評為優秀獎。
二、攝影作品
一等獎:
描繪杭州西湖之美有“淡妝濃抹總相宜”之千古佳句,再現沙河濕地醉湖有今日東北虎之《淡墨》寫意。
二等獎:
給人一種好想探究一下池塘里的夢想的沖動。
優秀獎:
如果說一等獎的“淡墨”和二等獎的“池塘的夢想”算是絕佳小品,“冬日圍場”則可算是恢弘大作了,屈居優秀獎,實乃名額所限,此所謂“既生瑜,何生亮”之濕地網絡作品版。
經過修飾后的天路果然更美了。
能夠在匆忙中拍下浙江幾乎看不到的吉祥之鳥,并且那地的風景,那鶴的神采,都收進來片中,值得稱道。
給人留下了不錯的印象,色彩處理的不錯,畫面略顯繁雜。
實在是這色彩出眾,按畫面構圖論,不應該是作者原有水平。
按照大賽規則,“月度獎公示一周,公示期間,所有網民可以對公示名單中的作品是否違反參賽規則進行監督,對違規者向組委會舉報,經組委會查證屬實,將取消違規者的獲獎資格,舉報郵箱:
shidi0202@gmail.com”。
特此公示。
西溪濕地杯濕地網絡作品創作大賽組委會
2009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