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樹生海底,綠葉連天邊”。紅樹林被稱為“海岸衛士”,是沿海地區防風減災的自然屏障。記者近日從市創森辦了解到,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大力度推進紅樹林的保護和建設,已建成約2萬畝紅樹林,各大紅樹林濕地公園已初具規模,創出了“陽江經驗”。
冬日蕭瑟,陽東壽長河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卻是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綿延的紅樹林依水而生,不時有鷺鳥高低輕舞;蜿蜒的棧道邊上,碧波舒展,從高空俯瞰猶如一條碧帶縈繞其間。作為我市紅樹林濕地保護研究帶頭人,林業高級工程師陳瑞炳已潛心守護了這片紅樹林10載。他說,陽東區壽長河紅樹林是全國少有的河流型紅樹林濕地,也是我市創建的第二個國家級紅樹林濕地公園試點。經過這幾年的種植養護,這里的生態環境變得非常好,如今已被打造成我市最大的紅樹林主題生態科普教育基地。
紅樹林被稱為“海岸衛士”,在臺風天或者風浪較大的時候可以護堤固灘、防風浪沖擊。紅樹林還可以凈化海水,是許多生物的棲息地。陳瑞炳介紹,上世紀五十年代,我市最早在平岡鎮沙頭垅村成功栽種了一片紅樹林;到了八十年代的時候,我市生態保護意識不斷加強,紅樹林的生態修復保護工作在全市全面鋪開。短短數年,我市紅樹林版圖拓展了約15000多畝。如今種植面積達到2萬多畝,形成了具有生物多樣性和保護良好的“海上森林”。良好的濕地資源和生態環境,為全市市民提供了綠色福利和生態福祉。
片片紅樹林與碧海、藍天、鷺影、村莊組成和諧生態畫卷,紅樹林保護和建設是創森工作重要的內容。當前,在樹種苗木選擇、種植技術方面,陽江已形成自己的技術和方法。近三年,全市種植紅樹林面積4210多畝,撫育紅樹林面積1790多畝,初步形成濕地公園和自然保護區的保護體系,成為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又一張綠色名片。
市創森辦項目負責人 林業高級工程師 陳瑞炳:
這是我們創造的一個成功模式,通過建立紅樹林濕地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形成完整的保護體系。我們在每個市縣區都布置了濕地公園,就是有紅樹林的地方,我們都完成了一個保護體系。接下來我們還會建立紅樹林保護小區,有紅樹的地方,都是重要的保護棲息地。希望越來越多陽江的灘涂布滿紅樹,為陽江的生態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來源|陽江新聞
文字|黃惠明
攝像|陳偉良
編輯|劉帝森 梁勝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