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新螺段白鱀豚省級自然保護區于1988年建立,1992年國務院【國函(1992)166】批準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最早在長江干流建立的就地保護白鱀豚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3年7月被接納為首批“中國人與生物圈”成員單位,2004年進入湖北省濕地網絡。
1 保護區基礎條件
長江新螺段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江漢平原東南部,位于長江中游新灘口至螺山江段,跨兩省4縣市,北岸屬湖北省洪湖市,南岸分屬湖北省嘉魚縣、赤壁市和湖南省臨湘市,位于E113°07′19′′~ 114°05′12′′、N29°07′39′′ ~30°05′12′′,全長135.5 km,江段寬約1 500~4 000 m,面積40 000 hm2。流速0.3~2.2/m·s,江水深約15~25 m。為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2℃~18℃,活動總積溫15 310℃,無霜期267天左右,年日照數1980~2 032 h,這里氣候適宜、流速適中,江段上游緊接洞庭湖口,沿岸大、中、小型湖泊密布,各類河流縱橫,水系發達,有洪湖、陸水水庫、東荊河等水系注入江段,江段邊灘發育良好,江心洲眾多,面積較大的有南門洲、中洲、護縣洲、白沙洲、土地洲、團洲,洲灘面積達15 000 hm2。區內共有高等植物238種,隸屬70科,濕地植被類型20個,植被茂密,生物量大,主要有葦、荻、楊、柳等。保護區江段漁業資源十分豐富,共有魚類10目23科103種,主要經濟魚類50多種,還有中華鱘、達氏鱘、白鱘、胭脂魚、長吻鮠、白甲魚、鳤、鯮等國家Ⅰ、Ⅱ級和省級重點保護的水生野生動物。同時沿岸還分布有大小截流磯頭十多座,磯頭交錯、對峙伸出江岸,控制著江水的流速和流態,磯下形成較大的深潭和廻水區,構成白鱀豚、江豚典型的棲息環境,是白鱀豚和江豚分布最密集的江段。20世紀80年代初,科考人員曾在區內南門洲發現有16頭白鱀豚的大群體。長江江豚是與白鱀豚習性相近的小型淡水豚類,在本區約有60~80頭棲息,團洲區、土地洲區、龍口江段和腰口江段有較穩定的群體。2006年中外7國科學家聯合考察長江干流宜昌——上海豚類行程3 400 km,發現最大的江豚群體是15頭,就是在本區龍口江段。因此,新螺段保護區極具生物多樣性,是內陸重要的淡水濕地,著名的長江天然魚苗出產地,白鱀豚、長江江豚分布最密集的江段。
2 棲息地保護
長江新螺段白鱀豚自然保護區功能類型為就地保護,通過保護白鱀豚棲息地來達到保護白鱀豚的目的。因此保護白鱀豚生存環境、消除人為致危因子是保護區的主要保護措施和任務。由于長江江豚與白鱀豚生活習性相似,生境基本重疊,因此在實施保護措施時,長江江豚與白鱀豚一并保護。
2.1 劃立核心保護區
根據白鱀豚和江豚生活習性、活動規律及多年的監測結果,在保護區內劃立8個核心保護區,即團洲區、土地洲區、復興洲區、護縣洲區、中洲區、腰口區、南門洲區和螺山區,核心保護區江段總長度達72 km,占保護區江段總長度的53.1%,總面積達13 910 hm2,核心區外圍2 km范圍為緩沖區,緩沖區外圍為實驗區,為白鱀豚和長江江豚建立絕對安全區。
2.2 打擊違法漁業活動,夯實豚類餌料基礎
魚是白鱀豚和江豚的食物,漁業資源是白鱀豚和江豚賴以生存的餌料基礎,漁業資源的銳減必將威脅豚類的生存和繁衍。新螺江段漁業資源豐富,專業漁民多,一度違法漁業活動也相對較多,捕撈強度較大,影響豚類餌料基礎。管理處嚴格執行限額捕撈許可制度、禁漁期制度,同時還加強了有害漁具漁法的打擊力度。在公安、海事部門的支持下,依法查處了電漁船120余只,刑事拘留3人,取締迷魂陣353部。經多年來的常抓不懈,目前保護區漁業秩序良好,加上漁民轉產措施的實施,捕撈強度大大下降,漁業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鞏固和改善了豚類餌料基礎。
2.3 加強大型人類活動監督,保護豚類棲息環境
1995以來,在保護區實施的工程有界牌河道整治、陸溪口航道整治、燕窩航道整治、地震地質與石油勘探、大型碼頭建設、堤防整險加固、大型船閘建設等國家級大項目,保護處依法履行職責,嚴格項目報告和環評制度,嚴格禁止核心區和緩沖區興建項目,依法否決了對保護區水質有負面影響的保護區外圍在建項目——洪湖市大型造紙項目。對許可項目的施工過程進行全程監控,對可能造成水生生物資源及水域生態環境破壞的影響,保護處和建設單位及施工單位3方共同協商制定了補救措施和補償方案。在保護處和建設單位及施工單位3方的共同努力下,上述項目的實施過程未出現一起白鱀豚、江豚傷亡事故。
3 資源與環境監測
保護區資源和環境監測是保護區管理處的日常工作和基礎工作。2001年管理處按全面監測與重點監測相結合,常年監測與臨時監測相結合,漁民船員監測與專業人員監測相結合的原則,以豚類為主要監測對象設立了7個監測站:即團洲站、土地洲站、白沙洲站、龍口站、腰口站、42003站和螺山站,聘請有文化、有愛心、愿奉獻的專業漁民、渡輪船員為義務監測員,組成30多人的監測隊伍。設站以來監測工作很有成效,為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和科研單位提供了本區豚類基本信息。自2001年設站以來,共監測到江豚4 527~4 624頭次/879天次,白鱀豚12頭次/天次。多年監測表明,保護區團洲、土地洲、中洲和腰口段4處均有較穩定的江豚群體棲息,其中中洲一群江豚15頭,是2006年長江豚類科學考察上海——宜昌全程3 400 km發現的最大的江豚群體。同時監測工作也為保護區管理提供了最新信息,如2007年9月2日螺山監測站及時提供中石化長嶺煉油廠油港碼頭原油泄漏事件信息,避免了保護區重大水質污染和水生野生動植物損失。
4 救護
新螺保護區水生環境優越,是水生野生動物密集活動區,經常發生水生野生動物誤捕誤傷事故,及時救護工作量很大。在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單位的支持下,克服了知識、技術、設備條件和資金嚴重不足的困難,救護工作卓有成效,及時成功救護了大量江豚、中華鱘等國寶,得到了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和科研單位的肯定和好評。2004年12月6日救護的一尾中華鱘體重100多kg,是行生殖洄游的親魚,同年1月4日救護的一頭雌性長江江豚成功轉移到長江天鵝洲白鱀豚自然保護區,為該區長江江豚遷地保護群體增加了一頭雌性個體,改變了該群體雄豚多雌豚少的狀況,調節了群體性比,增加了群體繁殖力。此外,還成功救護放生國寶中華鱘幼魚72尾,國家Ⅱ級保護動物胭脂魚3尾及大量省級保護魚類。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