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障云巖噴玉泉,長流寧是瀑流懸。遙看素練明秋壑,卻訝晴虹飲碧川——明·鄒緝
蜿蜒如黛的西山群峰以東,是相對比較平坦的心腹地帶,與西山群峰相比,海拔不高的馬鞍形玉泉山顯得不太起眼,但它卻與北京人生活的關系特別密切。
得名于水的玉泉山上流泉密布,地下細流暗涌,是京城重要的水源。頤和園的昆明湖和京西郊許多園林的水都從這里發源。
不過更值得稱道的,是玉泉山的水質。用“有點甜”來形容都不足以概括它的清冽甘美,尤其是在素有“苦海幽州”之稱的北京城,這個優點就顯得格外突出。北京城苦水多于甜水,明清兩代皇家用水都是直接取自玉泉山。每天天還沒亮,從玉泉山“快遞”到紫禁城的水車就穿過西直門那刻著三道水紋的甕城門洞了。
如果要搞一次水質大賽,在沒有眾多復雜檢驗手段的情況下怎么評判?古人用的方法是稱重,輕者優,重者劣。據說乾隆曾采集了天下有名的泉水品評稱重,結果自然是皇上御用的玉泉山水最輕,被封為“天下第一泉”。估計這個評判結果多少和享用者的身份有關,誰敢說皇上用的是“第二”呢?
如此重要的水源,占上燕京一景也不為過。但玉泉趵突的景點具體在哪呢?據史料記載,“沙痕石礫,隨地皆泉。山陽有巨穴,泉噴而上,淙淙有聲”。玉泉趵突是乾隆定的景,在明代畫卷上,景名是“玉泉垂虹”,因為那時的泉水是從泉眼中噴涌仰出,形成流虹形狀,可見從明代到清朝,玉泉山的水量已經下降了不少。
時至今日,玉泉山就連涓涓細流也很少見到了,植被減少,地下水位下降,早就讓“第一泉”名存實亡,只剩下乾隆題的石碑,還干巴巴地立在山南龍王廟前,這里曾是汩汩的泉眼。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