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國在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中,就生物多樣性的就地保護,確立了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2021年10在昆明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我國宣布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國家公園,宣告我國就地保護生物多樣性進入了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新階段。此后,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宣傳中,國家公園設立及其保護成效自然居于輿論中心。
然而,自1916年美國設立國家公園管理局,監管當時35個國家公園與紀念地開始,國家公園已經走過百年歷史,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近1萬個國家公園的今天,我國才宣布建立5個國家公園。如果不能和以前其他形式的保護進行必要的銜接,把國家公園這一新生事物的基礎豐滿起來,就有可能產生誤解,特別是國外不大了解中國的人,還以為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才剛剛起步,抹殺了過往的工作和成績,置我國于不利地位。
其實,我國選擇生態服務功能獨特尤其野生動植物繁衍生息關鍵區域,予以保護管理免于開發破壞,實現生物多樣性的就地保護,是有悠久歷史的。新中國以來,主要的保護形式是自然保護區,從1956年設立廣東鼎湖山自然保護區開始,到改革生態文明體制提出設立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已經體系化遍布全國。上世紀末,為應對改革開放后自然區域快速消失的形勢,經歷了10多年和開發建設賽跑搶救性建立自然保護區的重要時期。據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當時的有關研究,2003年我國自然保護地面積國土占比即達到18%,其中主體是自然保護區。大家公認自然保護區是就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最有效措施,如果不是自然保護區的堅守,許多具有開發利用潛力的地方,其生物多樣性早就不存在了。因此,這一時期盡管沒有國家公園,但其保護功能并不缺位。
從全世界看,自然保護區也是與國家公園并行的一個系列,各國一般既有國家公園,也有自然保護區。1916年,既是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誕生年,也是俄羅斯第一個專門化自然保護區——西伯利亞貝加爾湖畔巴爾古津自然保護區誕生年。此后,不僅這兩個國家相互借鑒,美國有自然保護區,俄羅斯亦有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公園兩大系列在世界各國的發展也并行不悖。而且從目前看,自然保護區的數量規模似乎比國家公園還要大出許多,如有學者介紹全球各類保護地20多萬個,其中國家公園不足1萬個,更少的說法是3740個、5219個等等,即便是國家公園發源地美國,自然保護區也有更大的占比。這從一個側面說明,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的形式、名稱也是多樣化的,我國通過改革填補了國家公園系列空白,但并不是說保護是從設立國家公園開始的。
我國自然保護區的設立、管理都是政府行為,除專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外,《環境保護法》《海洋環境保護法》《森林法》《野生動物保護法》《草原法》《防沙治沙法》《海島保護法》《礦產資源法》《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濕地保護法》《風景名勝區條例》《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和《城鄉規劃法》《刑法》等,都有關于自然保護區的規定。現在,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也仍然賦予了自然保護區的基礎性地位。
所以,我國增設國家公園系列并賦予其在自然保護地體系中的主體地位,只能說是保護體系的完善提升,而絕不是說保護是從設立國家公園開始的。大多數生物多樣性豐富區域,是生物和環境長期相互適應的產物,具有不動產性質,這反映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具有傳承性。如許多自然保護區的基礎,都可以回溯到新中國之前不同時期官方、民間劃設的保護區域,如果把就地保護歷史銜接起來的話,比百年前的美國黃石公園要久遠得多,雖然那時候不叫自然保護區,也不叫國家公園,但有相同的理念和功能。而現在的國家公園,同樣是以自然保護區為基礎整合設立,國家公園在中國雖然是新生事物,但保護是延續而來的,自有其歷史厚重感。
保護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賽,形式有創新,追求永不變,我們要通過銜接性宣傳推介,讓世界充分了解中國的就地保護歷史,特別是當代自然保護區事業的發展,借以豐滿國家公園的基礎,防止被曲解誤以為我們落后了。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