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濕地+”模式
譜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篇章
(閔銳 胡政)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和黨的二十大會議精神,落實習近平主席在《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上關于濕地保護全球行動倡議和有關工作要求,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積極響應國家關于濕地保護有關決策部署,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與美麗鄉村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踐行濕地保護事業高質量發展,湖北英山張家咀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結合英山流域綜合治理西河源頭區位優勢,積極探索濕地保護管理新路徑,建設性地創建了“濕地+”建設模式,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之路。
一、理論創新,創建“濕地+”發展新模式
“濕地+”是在黨建引領下的理論創新。運用創新思維,將濕地優美的自然環境,深厚的文化底蘊,顯著的生態功能同美麗鄉村建設、產業發展、科普宣教、觀光旅游等方面深度融合,形成中國式的濕地保護建設新模式,推進了英山經濟綠色發展,并積累成功經驗,形成示范案例,在英山乃至全省濕地保護建設中廣泛推廣,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進濕地保護高質量發展貢獻英山力量。
二、“濕地+”機制創新,夯實濕地保護新基礎
組織創新,構建濕地立體管理體系。圍繞濕地資源保護和建設管理,以組織機制創新為切入點,構建濕地立體管理體系。在濕地公園的提議下,縣人民政府成立了濕地改革建設領導小組,制定了《英山縣濕地管理聯席會議制度》,構建了以濕地公園管理局牽頭抓總,各職能局職責管理,鎮、村、組屬地管理的立體管理體系,實現了濕地資源統籌規劃、系統管理,有效提升了濕地保護效果。
制度創新,制定科學發展的前沿制度。濕地公園管理局根據濕地保護建設發展新要求,科學謀劃,編制了《2023-2029年總體規劃》,認真分析研究濕地保護新方法新措施,在已有的21項管理制度基礎上,補充制定了《專家咨詢制度》《濕地預警制度》《巡護月例會制度》,同時,積極爭取縣“四大家”支持,頒布實施了《湖北英山張家咀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辦法》。一系列前沿制度的制定,指明了濕地發展的方向,統籌了縣直各相關部門濕地保護管理職能職責,增強了凝聚力和戰斗力,形成了問計于專家、問計于民、全社會合力管理建設濕地的新格局。
保護創新,促進生物多樣性豐富發展。完善監控體系,構建智慧濕地。智慧濕地是濕地建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通過實施數字濕地建設,提升濕地運營管理水平,使濕地智能管理達到新高度。數字濕地包括智慧監控平臺、微信小程序、電子屏幕、語音提示等多個方面,結合無人機飛控手段,確保濕地公園范圍內全天候、全方位、全領域監測與監控。通過《濕地聯席會議制度》,與縣環保、氣象、水利、林業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實行信息共享,啟動了濕地公園氣象氣候、水文水質地質災害和環境指標監測等工作。保護創新成效顯現:濕地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濕地水質持續保持在Ⅱ類飲用水標準以上。在生物多樣性調查過程中,濕地附近發現了新物種“英山韭”(已得到國家認證),觀測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的蹤跡,國家二類保護動物鴛鴦由最初的4只增加到100余只,其它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都在不斷增大。
三、“濕地+”文旅康養,促進鄉村振興新發展
深挖濕地文化內涵,建設濕地生態景點,爭創濕地旅游品牌,唱響“中國好空氣·英山森呼吸”新樂章,為英山全域旅游打造靚麗名片。濕地公園以優美的自然風光為基礎,串接濕地各個自然景點,開發了一條濕地生態旅游線路,該線路已成為“網紅路”、“打卡路”,年接待游客達1萬人次以上,濕地周邊發展農家樂15家、民宿12家、生態茶園2個、采摘園3個。
四、“濕地+”產業發展,開發生態產品新業態
守住綠水青山之“根”,打開金山銀山之“門”。探索推廣“互聯網+”、“旅游+”、“生態+”、“紅色文化+”等新業態,讓群眾在享受綠水青山中,實現庫區變景區、林園變公園、農耕變體驗、空氣變人氣,推動從賣產品到賣生態、賣環境、賣文化的轉變,“綠水青山”正源源不斷轉化為“金山銀山”。依托濕地優良水質,建設了日供水5萬噸的水廠一座,保證了英山21.7萬人的生活用水安全,建設生態礦泉水廠一座,目前已投產經營,濕地生態魚已形成品牌,產品供不應求。
五、“濕地+”科普宣教,拓展濕地宣教新方法
依托濕地自然生態,創建濕地“生態大課堂”。通過游客觀賞濕地美景、觀察濕地生物、拍攝濕地照片、體驗濕地生活、科普濕地文化,使濕地成為感受濕地文化、科普濕地知識、體驗自然生態的“大課堂”。以“小手拉大手”、“濕地小衛士”等方式讓濕地保護走進校園,讓學生融入自然,為濕地保護事業注入新的活力。“生態課堂”以天為桌、以地為椅,朋友們呼吸著濕地新鮮空氣,徜徉在青山綠水間,體驗濕地生活,享受自然之美。
以“引進來、走出去”的形式,創新開展濕地宣教活動。濕地公園同司法、法院等部門聯合,深入開展濕地科普“進機關、進社區、進農村、進學校”活動,掀起了濕地宣教高潮。縣委中心組專題學習了《濕地保護法》,并將該內容列入全縣中心組、支部主題黨日學習內容。經常請專家教授到濕地公園,與群眾面對面科普濕地知識,宣傳濕地文化,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創新開展日常宣傳工作,平常工作不“平常”。以濕地科普館為中心,以濕地科普廣場、小微濕地、百畝荷花園、濕地植物園為載體,將生態濕地、紅色濕地、文化濕地、科普濕地展示給游眾,弘揚英山“四種精神”,促進鄉村文化多元發展。充分利用“世界濕地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愛鳥周”、“六五環境日”、“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和科普周等宣傳日,舉辦豐富多彩的科普宣教活動。通過出版發行《魅力張家咀》,發放折頁、宣傳單、宣傳冊、“禁塑降磷”倡議書,“致廣大農民朋友一封信”等宣傳材料,在報刊和專業網站上發表文章等宣傳活動,提高人們對濕地的認知度,增強對濕地保護的意識。
創新發展,成果顯著。2020年11月濕地公園高分通過了國家林草局組織的試點驗收,正式獲得“國家濕地公園”稱號,2021年9月被黃岡市科協評為“黃岡市科普示范教育基地”,2022年相繼獲得“湖北省觀鳥基地”“湖北省科普宣教示范基地”“湖北省重要國家濕地公園”稱號,2022年11月在省林業局對全省國家濕地公園綜合評估中獲得一類等次。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