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綠色姜堰”成為生態城市的名片
媒體:原創 作者:姜堰溱湖濕地公園
專業號:姜堰溱湖濕地公園
2011/2/28 9:38:29
綠樹成蔭,小橋流水,花團錦簇……對我市市民來說,這樣的場景就是我們真實的家園。近年來,我市“以生態立市、林業富民”為奮斗目標,強勢推進綠化造林,切實加強資源管理,不斷深化林業改革。城市在悄然變化著,變得越來越“生態”,越來越“宜居”。綠色,已經成為姜堰打造生態城市的一張名片。
去年,我市按照“3215”的標準對全市所有道路進行了綠化,重點打造了江海高速、寧靖鹽高速、姜八公路、老328國道、新328國道、興泰公路這6條泰州市重點綠色通道,強化規劃指導、強化督查推進、強化技術支持,保證了綠色通道建設的順利推進,目前已初步通過泰州市的驗收。
我市將村莊綠化工作作為林業工作重中之重,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推進,村莊綠化水平大幅提升,去年順利通過了省村莊綠化整體達標驗收。全年新增造林面積4萬畝,植樹510萬株。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成績突出,成功當選全國林改典型縣(市)。
生態市的創建涉及到林業部門的有兩項指標,森林覆蓋率達到18%以上和受保護區面積占國土面積的15%以上。去年三月份,我市通過了省林業相關部門對我市森林覆蓋率20%小康達標的驗收,經過各項調查,最終確定我市的森林覆蓋率為20.01%。
為完成森林覆蓋率指標,市林業局以“鞏固森林資源總量,建設綠色通道”為重點,堅持全社會動員,全民參與,著力打造資源豐富、生態優良、效益顯著的現代林業體系,主攻以道路和河道綠化為主的綠色通道建設、以集鎮小區工廠企事業單位和農村村莊綠化為主的綠色家園建設,以農業開發和農田林網綠化為主的綠色田園建設,大力開展綠化造林提高綠化水平,提升綠化形象,充分展示我市綠化造林和生態建設的成果。為達到受保護區面積的指標,市林業局對全市的受保護區面積進行了初步的規劃和界定,它包括全市現有的市鎮公園、公共游園、溱湖濕地森林公園、鮑老湖濕地森林公園、中干河濱河綠化帶、周山河和通揚河林場及其兩側各一公里的生態園區的建設。
市林業局副局長凌樹根介紹說,該局將進一步提高周山河和通揚河林場兩側各一公里的生態園區建設范圍內的總體綠量,利用我市通南地區銀杏資源比較豐富的優勢,通過對村莊環境的綜合整治,對集中連片的銀杏林進行科學整合,合理布設綠化景點,建設以銀杏為主的生態保護區,確保能達到18%以上的受保護區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