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濱海濕地面臨什么樣的威脅?
如果你在路上隨便問一個人:“你知道濱海濕地面臨的威脅是什么嗎?”
你大概率會得到兩個答案。
“濱海......濕地,是什么?”
“污染和破壞吧。”
前者可能沒有頭緒,后者泛泛地給出個萬能的答案。
事實上,要搞清楚濱海濕地面臨的威脅,首先要界定濱海濕地的定義。
濱海濕地是海洋生態系統和陸地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地帶,由于受海陸共同作用的影響,所以是比較脆弱的生態敏感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的定義,即為“指低潮時水深淺于6米的水域及其沿岸浸濕地帶,包括水深不超過6米的永久性水域、潮間帶(或洪泛地帶)和沿海低地等”。
聽起來囊括的范疇挺大,那是不是可以不用管?
NO!定義廣代表不了什么,還得看整體存量。
根據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數據,我國共有濱海濕地579.59萬公頃,占全國濕地面積的10.85%。共有40個國家級保護區、16處國際及國內重要濕地,受保護的濱海濕地面積達139.04萬公頃,占濱海濕地總面積的23.99%。中國濱海濕地中的水鳥有24種為全球受威脅物種,占整個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路線全球受威脅物種數的67%
579.59萬公頃是什么概念?換算就是57959平方千米。
熱知識:根據北京市人民政府公開數據概況,北京市行政轄區總面積約為16410平方公里。直觀點看,我國所有的濱海濕地的面積,全部加起來也只有3.5個北京那么大。
然而,就這么一點面積,還零星地分布在我國沿海的不同地區。于是它們所受到的威脅也略有不同。我國的濱海濕地,普遍遭遇的威脅包括但不限于:
看到這里,如果你是個古代人,可能就和神醫們一個表情——這濱海濕地,也太難保護了。
所幸,隨著國家的高度關注和和政策的全力支持,社會上自發形成了類型不同、規模不一的力量,持續響應和積極參與到濱海濕地的保護行動中來。每塊濕地的保護和修復工作,不再因為獨木難支而難以為繼。濕地保護,拉開了社會化參與的帷幕。
02
社會化參與是一件簡單事兒?
讓我們把時間撥回51年前。
1971年2月2日,18個締約國在伊朗簽訂了《國際重要濕地特別是水禽棲息地公約》,簡稱《拉姆薩爾公約》或《濕地公約》。這份公約是全球第一部政府間多邊環境公約,是濕地保護及資源合理利用、國家行動和國際合作的框架。1992年7月31日,中國正式加入《國際濕地公約》組織,標志著我國的濕地保護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
在接下來的數十年里,我國濕地保護事業蓬勃發展,同時涌現了非常多優秀的本土機構,他們類型多元、觸達面廣,成為了保護行動的中堅力量。
▲濱海濕地公益組織概況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參與濱海濕地保護的社會組織中大約有200家。根據其屬性,我們可以將其劃分為基金會、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工商注冊公司、未注冊志愿團體5種類型。
▲國內社會組織涉及到濱海濕地保護業務的情況
這些本土的社會組織,不僅在各自領域內擁有優秀的專業能力,同時也承擔著政府(及保護地管理機構)、自然保護地及其周周邊社區居民、高校及科研機構等群體之間,溝通橋梁和黏合劑的作用。通過日益發達的互聯網平臺,他們的項目和工作內容也逐漸為更多人所知。
但在此過程中,這些民間組織依然遇到了諸多挑戰,甚至還有大家意想不到的困難。
他們都有誰?
做出過哪些貢獻?
未來又將行至何方?
紅樹林基金會(MCF)與合一綠學園共同發起的行業調研項目《中國濱海濕地保護社會化參與發展研究》,今日正式發布研究報告。通過對國內民間保護力量長達數月的政策分析及訪談調研,報告基本明晰了我國濱海濕地民間保護組織的行業現狀,也期待為各位帶來更多思考和幫助。
(以防萬一,提取碼為:BHSD)
最后,特別鳴謝
合一綠學園
各位專家
以及所有參與或支持調研訪談的伙伴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