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很多地方,由于追求糧食產量的壓力,對水環境的負面壓力越來越大,濕地面積嚴重萎縮,地下水資源加速消耗,水體質量普遍下滑。
據了解,對濕地的開墾,表面上看是增加了耕地面積,實質上會對農業自身產生嚴重危害,會引發農業生態功能破壞等一系列嚴重問題。
“玉米農事活動對環境的依賴和影響,最突出的矛盾是‘水環境’。這在中國所有玉米產區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在玉米主產區的東北尤為顯著。”吉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野生動物保護與濕地研究所所長宋麗文說。
位于東北地區的吉林省是中國糧食主要產區之一,人們在尋找和創新模式使濕地與農業不再對立,而是成為互惠互利、共同前行的伙伴,在糧食安全與生態安全之間尋找平衡點。
據吉林省林業廳廳長蘭宏良介紹,2012年,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東北項目辦公室與吉林省濕地保護管理辦公室合作,在吉林松原市開展了“中國東北玉米可持續發展與濕地保護項目”的專項研究。積極探索玉米與濕地的關聯和影響,推廣玉米生產新技術,推動濕地保護建設與管理,形成節約資源、減少浪費、降低污染、增產增效、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
2013年,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與吉林省林業廳在吉林大安牛心套保國家濕地公園建立了“濕地恢復與合理利用研究示范基地”。中國科學院院士劉興土帶領的科研團隊從2003年開始,對嚴重退化的牛心套保蘆葦濕地進行生態恢復與合理利用研究與示范,并應用生態學的生物共生與物質循環原理,建立葦-魚(蟹)-稻復合生態工程模式。
據介紹,恢復后的蘆葦濕地和重度鹽堿地改造后的水稻田可以為魚、蟹提供餌料資源,魚、蟹可攝食與蘆葦爭肥爭空間的雜草和危害蘆葦的害蟲,魚、蟹的糞便可增加肥源,其攝食活動又可疏松土壤,促進蘆葦地下莖發育繁殖,從而提高蘆葦的質量與產量。而且葦田中大量的沉水植物還為魚、蟹提供良好的繁殖、避敵場所。
“在項目的示范過程中,已取得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蘆葦濕地利用面積達4000公頃,魚、蟹年銷售收入超500萬元,極大地提高了葦場職工和農民的收入和生活質量。”蘭宏良說。
吉林東遼鴜鷺湖國家濕地公園是企業投資管理的公園。為使濕地與農業高度融合,濕地公園開發了濕地農業觀光、蟹田米、龍蝦米等生態產品,開展了綠色漁業養殖。這些項目共安置農民就業150人,年增加農民收入450萬元,再加上流轉土地增加的收入,僅濕地保護建設一項,就增加農民收入1065萬元。
“近年來,他們探索走出了一條濕地保護與生態農業和諧發展的新路子。” 吉林省濕地保護管理辦公室主任李英俊介紹,通過實施退耕還濕等工程,鴜鷺湖國家濕地公園的濕地水質已達到歷史最好水平。(完)
我也說兩句 |
![]() 我來支持樓主!好貼收藏! ![]() 我是火星籍的。前來地球參觀 ![]() 期待春春以后更多的精彩~~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