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日起,《東營市濕地城市建設條例》正式開始實施,這意味著東營濕地城市建設有了法律基礎。記者從東營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了解到,《條例》緊緊圍繞加強規劃引領,提升城市建設品質,全面落實中心城空間布局、塑造城市風貌、推進產城融合等各項要求構建,共六章四十六條。另外,為強化《條例》的貫徹落實,該局還通過進校園、進社區等多種方式,積極開展普法宣傳活動,增強全社會遵守《條例》的法律意識,真正有效推動濕地城市建設。
濕地城市建設
有了堅實的法律基礎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講話精神,東營市充分發揮濕地資源豐富的重要優勢,打造“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濕地在城中、城在濕地中”的鮮明城市特色,提出了建設富有活力的現代化濕地城市的目標定位,并扎實推進。
“為了加強濕地城市建設,我市先后出臺了多個文件和法規來對濕地城市建設進行指導和規范。盡管濕地城市建設已初見成效,但隨著濕地城市建設工作的深入推進,也出現了濕地特色與城市建設融合不夠、城市建設品質不高、配套設施建設不完善、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問題,需要通過立法予以規范。”東營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草濕地資源監督管理科科長田萬強介紹,依據國家、省有關濕地保護和城市規劃建設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結合東營市實際,東營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牽頭起草《條例》草案。
經過多部門集中討論、多輪征求意見、逐步修改完善等,2020年10月29日東營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9次會議通過、2020年11月27日山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批準了《東營市濕地城市建設條例》。
《條例》包括總則、規劃與實施、建設與管理、保障與監督、法律責任、附則,共六章四十六條。其中,規劃與實施共14條,提出了濕地城市構建的總體要求,規定了濕地保護與濕地城市建設的管控要求,明確重要生態功能區、重點開發區、產城融合發展、城市活力載體的規劃要求,制定了風貌管控制度、城市藍線綠線等重要管控措施,提出了用地規劃、市級規劃管理權限、規劃調整要求等;建設與管理共18條,提出了濕地城市建設的總體要求和年度計劃的制定,對建設濕地特色片區、風光帶、濕地公園及濕地周邊建設作出規定,明確了濕地合理利用、生物多樣性恢復、水環境治理、無內澇城市建設、配套設施建設、交通體系建設、城市更新開發建設等要求,規定了城市揚塵、街區容貌、垃圾處置、園林綠化、物業管理、安全運行和違法建設治理等城市精細化管理要求。
“《條例》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市濕地城市建設工作邁上了新臺階,為濕地城市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法律基礎。”田萬強說,《條例》的頒布實施也將更好發揮規劃引領作用。
強化貫徹落實
真正有效推動濕地城市建設
要做到真正有效推動濕地城市建設,實施是關鍵。作為濕地城市建設的牽頭部門,東營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也承擔著具體組織《條例》實施的重要任務。
據介紹,圍繞強化《條例》的貫徹落實,東營市堅持高層次規劃引領,構建濕地城市布局,完善基礎設施配套,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打造生態典范城市。其中,在規劃方面,為切實保障規劃引領水平,東營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精心組織各項規劃編制工作,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全面開展《東營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9—2035年)》編制工作;全面落實國家、省發展戰略要求和市委六屆四次全會確定的目標定位,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明確濕地城市構建要求,確定重要生態功能區和產城融合要求,強化規劃管控作用,塑造城市特色風貌。
樹立“精明增長”“精致城市”理念,堅持以“人民滿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科學研究、統籌謀劃、精心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優化城市發展布局,深入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持續增強城市綜合承載力,推動城市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實現精明增長;扎實開展城市居住社區建補短板行動,大力推進教育、醫療、養老、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構建方便快捷的“15分鐘生活圈”,讓市民生活更加便利,提高市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堅持“整體布局、遠近結合、系統治理”理念,突出抓好水環境治理、水循環構建、濕地保護修復、綠地系統完善,持續改善和提升城市生態環境質量,依托城市現有河、湖、水系、濕地等資源,積極發展以濕地為特色的城市生態休閑旅游,彰顯濕地之城生態特色,提升城市發展內涵。
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建立濕地城市建設成效獎懲機制、建立濕地城市建設評估機制、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等措施,保障《條例》實施。
此外,為增強全社會遵守《條例》、參與和維護濕地城市建設的意識,東營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積極開展普法宣傳活動,充分利用各類媒體詳細解讀《條例》對濕地城市建設的法規作用,廣泛宣傳《條例》的主要內容和濕地城市建設的相關知識等;結合“世界城市日”、“世界濕地日”、“法制宣傳日”等活動,以發放宣傳冊、播放宣傳片、座談交流等形式,營造濕地城市建設的濃厚氛圍;通過“濕地學校”等生態道德教育場所,組織志愿者進社區、進學校開展《條例》宣傳。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園園 通訊員 王寧 孫燕燕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