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白鶴是IUCN極危物種,全球約98%的個體在鄱陽湖越冬。鄱陽湖越冬白鶴主要在淺水區取食沉水植物——苦草的冬芽。然而,近些年上千只白鶴離開自然濕地,前往稻田和藕田覓食。本研究基于18年的白鶴、苦草冬芽和水位監測數據,并整合遙感影像數據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苦草冬芽銳減引起的食物短缺是白鶴覓食生境變化的主要驅動因子,枯水期高水位也促進了白鶴覓食生境的變化,但發揮的作用更小。
▉ 原文信息
▉ 正文
白鶴是IUCN極危物種,現存種群數量為3800-4000只。白鶴主要在俄羅斯雅庫特地區繁殖,在鄱陽湖越冬。白鶴是對自然濕地具有最強依賴性的鶴類之一,在鄱陽湖白鶴主要在淺水區取食沉水植物——苦草的冬芽。然而,近些年上千只白鶴離開自然濕地,前往稻田和藕田取食,其食物也由苦草冬芽變為稻谷和蓮藕。
為探究白鶴覓食生境變化的驅動因子,本研究基于18年(1999-2016年)的白鶴數量、苦草冬芽密度、苦草冬芽生物量和水位監測數據,并整合遙感影像數據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自然生境中白鶴的數量在2015-2016年冬季(2015/2016-2016/2017)迅速下降(圖1a)。與此同時,人工生境中的白鶴數量迅速增加。因此,白鶴覓食生境變化主要發生在2015-2016年冬季。
廣義線性混合模型分析結果表明苦草冬芽密度和枯水期水位是影響自然生境中白鶴數量的主要因素。苦草冬芽密度在2015-2016年冬季幾乎降為0(圖1b),白鶴在自然生境中無法獲得足夠的食物。與此同時,2015年冬季鄱陽湖爆發了罕見的冬汛(圖1d),高水位導致白鶴適宜生境面積減少,進一步促進了覓食生境的變化。2016年冬季水位與歷年平均水位持平,而白鶴仍然在人工生境覓食。綜合以上結果,本研究推測苦草冬芽銳減可能是白鶴覓食生境變化的主要驅動因子,枯水期高水位也發揮了一定作用。
圖1. 1999-2016年冬季鄱陽湖(a)自然生境中的白鶴數量,(b)苦草冬芽密度(黑線)和生物量(灰線),(c)淹沒區面積,(d)枯水期水位。
為進一步解析鄱陽湖苦草冬芽銳減的原因,本研究采用線性回歸模型分析了沙湖和大湖池(鄱陽湖的子湖)的苦草冬芽密度和生物量與水位和溫度的關系。結果表明春季高水位、冬季高溫和夏季低溫可能與沙湖苦草冬芽銳減有關。大湖池的苦草冬芽豐富度與水位和溫度的關系不大。兩個子湖不一樣的結果暗示導致鄱陽湖沉水植被退化的原因較為復雜,有待于進一步深入研究。
人工生境是鄱陽湖苦草冬芽銳減年份白鶴重要的避難所,然而鄱陽湖周邊稻田的人為干擾強度較大,這將影響白鶴的行為和能量積累。為此,本研究呼吁盡快采取措施進行沉水植被恢復,為白鶴提供安全、高質量的覓食生境。
本文編輯:
王文娟 | 南昌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
研究方向:鳥類生態學
掃碼閱讀原文
https://doi.org/10.1002/ece3.6720
來源:Wiley生態環境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