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理環境優越,生態系統多樣,生物種類繁多,人民勤勞智慧,熱愛自然,敬畏生命,生發、保育了種類繁多、數量龐大的古樹名木。據2022年9月公布的第二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普查范圍內樹齡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多達508.19萬株,其中樹齡500年以上的6.82萬株,1000年以上的10745株,5000年以上的5株,可謂群星燦爛。這是上天的眷顧,大地的恩賜,先輩的情懷,生命的贊歌,既是歷史的,也是現實的、未來的,是自然的,也是經濟的、人文的,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途中一道靚麗的風景。
一、根深葉茂促發展
例1,酥梨產業。安徽碭山縣黃河故道的沙土條件,非常適合酥梨生長,果品品質好,比較效益高,是“碭山酥梨”原產地。延續2000多年的梨樹栽培歷史,形成了濃厚的梨文化,傳承下來6萬多棵樹齡百年以上的老梨樹。如今,依托這些老梨樹,全縣發展連片生態果園近百萬畝,年產各類水果30億斤,其中酥梨面積50萬畝,產量15億斤,全國每人有1斤。為了發揚光大酥梨產業,他們建立碭山酥梨種質資源保護區,為老梨樹掛牌,培育自然變異枝條豐富種質資源,認證無公害和綠色食品基地,發展加工產業鏈和電商等。應用新技術進行動態監測、智能澆水等,建設“數字果園”,點上畝均收成提高到1萬元。
梨花開,春帶雨,這里春天是花的海洋,秋天是果的世界,古梨樹老當益壯,擔綱“梨樹王”“百年老梨樹群”、黃河故道生態旅游觀光帶和萬畝精品酥梨生態旅游觀光園等景觀的主角,聚人氣扮靚一年一度的梨花節和采梨節。
例2,古桑產業。山東夏津縣黃河故道古桑樹群,有防沙治沙、生物多樣性保護、農業景觀維持、生物資源利用等多重價值,是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在6000多畝的古桑樹群核心保護區,百年以上樹齡的古樹2萬余株,七百年以上的550株,最長樹齡1500年。他們發揚敬樹、護樹、愛樹的傳統,成立古桑樹群保護工作領導小組,注冊夏津椹果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成立古桑產業研究院,發展椹果加工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不斷開發桑樹價值,延伸桑產業鏈條。現在,消費者喜愛、有市場競爭力的桑產品,包括古桑茶、桑椹果干、桑葉精粉、桑葉面條、桑椹酒多達200多個,桑產業成為夏津縣重要產業之一。
每年5月中旬,豐收的椹果掛滿枝頭,大量游客慕名而來,在品嘗甜蜜椹果的同時,感受桑椹文化的源遠流長,帶動發展了以桑為主的旅游業,建旅游小鎮、態園區、文化產業園、古桑博物館、桑黃博物館,舉辦椹果生態文化節等,全年接待游客200多萬人次。
例3,紅棗產業。陜北佳縣,耐旱的棗樹被視為“保命樹”“鐵桿莊稼”,有3000多年栽培史,逢年過節人們吃棗糕、棗燜飯,棗文化底蘊深厚。泥河溝村的千年古棗園是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各齡棗樹1100余株,其中千年以上的30余株,“棗樹王”樹齡1300多年,樹高8.3米,胸徑3.41米,冠幅13.4米。古棗園系統蘊藏著精湛的農耕技藝,棗糧間作、林果搭配、樹下養雞等生態農業模式,引導著紅棗產業發展。目前,全縣棗林面積82萬畝,其中盛果面積53萬畝,有機紅棗基地30萬畝,開發紅棗系列白酒、果酒、醋飲、濃縮汁等10多個產品,還舉辦棗花節、采摘節等活動,生態、經濟、社會效益顯著。
山西運城稷山縣,千年以上樹齡古板棗樹1.75萬余株,500年以上的5萬株,稷山板棗生產系統是我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并創建稷山板棗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目前,全縣棗樹栽植面積15.3萬畝,其中掛果面積10萬畝,有6.5萬農民從事板棗種植業。板棗產量5000萬公斤,產值6.3億元,板棗相關產業總產值10多億元,產品行銷售全國和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韓國等。
例4,茶樹產業。自然地理條件復雜、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的云南,有“古茶樹王國”之譽,全球茶組植物31個種4個變種中,23個種3個變種在云南,16個種2個變種以云南茶樹為模式標本。現有古茶樹91萬畝,約5400萬株。有報道的野生古茶樹群落88個,鎮沅縣千家寨野生茶樹群落位于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2.3萬畝,胸徑5厘米以上野生茶樹47萬余株,胸徑30厘米以上的3411株,樹高30米以上的18株。雙江縣勐庫鎮邦馬大雪山野生茶樹群落,面積1.27萬畝,海拔2200米到2750米,為已知高海拔分布之最。
典型古茶樹有:1951年在勐海縣南糯山發現的栽培型古茶樹,樹高8.8米、基徑138厘米,樹齡約800年。1961年在勐海縣巴達山發現的野生型古茶樹,樹高32米、基徑100.3厘米,樹齡約1700年。1991年在瀾滄縣邦崴村發現的過渡型古茶樹,樹高11.8米、基徑78.9厘米,樹齡1000多年。鳳慶縣香竹箐一棵古茶樹,樹高10.7米、基徑185厘米、基圍582厘米,是已知世界上最粗大的古茶樹,目前這棵茶樹仍然枝繁葉茂,每年都進行保護性采摘。
如今,云南茶產業已經成為年產值過1000億元、涉及近1000萬人的富民大產業。其中古樹茶2021年產量約1.2萬噸,綜合產值120億元。為了保護古茶樹和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項目——普洱古茶園與茶文化系統,促進全省茶產業綠色、健康發展,云南省正在制定古茶樹保護條例。
例5,野生桃林。西藏林芝市郊嘎拉村,被稱為西藏“桃花第一村”,村周邊有野生桃林幾百畝,樹齡最長的600多年。這里,一棟棟藏式民居掩映于蒼翠群山間,漫山遍野的野生桃樹令人心曠神怡,一年一度的“桃花節”讓村子聲名遠播,天南海北的游客紛紛慕名前來。2022年桃花節,雖然受到疫情影響,村口仍然停滿了各種旅游車輛,游客爭相在桃林中拍照,到村里購物吃飯,累計接待游客3萬多人,實現旅游收入100余萬元,村民戶均可分紅3萬余元。
也是在林芝市,西藏巨柏自然保護區集中分布1000多株生長旺盛的古柏樹,平均高度44米,胸徑158厘米,是當地藏族群眾心中的圣地。其中一棵樹齡3200多年的巨柏,胸徑14.8米,高57米,樹冠投影面積一畝多,被認證為“世界樹齡最長的巨柏”,獲得了“神樹”之尊的保護。這里兼有世界柏樹王園林景區命名,2018年試運營以來,接待游客8.9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50萬元。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