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思明
今天,《人民日報》發表了水利部領導同志的文章——堅持節水優先 建設幸福河湖,這是為2020年3月22日世界水日和同時拉開帷幕的中國水周寫的,全面闡述了“深入學習領會、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治水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牢牢把握調整人的行為、糾正人的錯誤行為這條主線,堅持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把水資源節約保護貫穿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全過程,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各方面,科學謀劃水資源配置戰略格局,促進實現防洪保安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先進水文化相統一的江河治理保護目標,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等重大問題,包括“全面節水""合理分水""管住用水"“科學調水”“系統治水”等方面,讀來令人耳目一新。
河湖維系著淡水資源,與其說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還不如說河湖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河湖生態系統是大地之血脈,養育生命共同體,本身更是生命共同體,除供水之外,還生物繁多、物產豐富、景觀秀美、航運便利,也處理污物、納洪抗旱、開發能源等,如果作比較的話,應該是陸地最重要的生態系統。隨著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緩解人與自然緊張關系的進程,保護各種自然生態系統、野生動植物,維護生態平衡及其服務功能,成為人類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時代強音。在我國,18億畝耕地有不可突破的保護紅線,還有基本農田保護等制度;森林有天然林保護工程和生態公益林項目,還有全民義務植樹等綠化工程;草原有禁止開墾、草畜平衡、禁牧獎補等政策;確保8億畝濕地面積不減少,也早為多個中央文件所強調等,唯獨河流湖泊生態系統,多年來啥也沒有,就是一個勁的開發利用、改造破壞。由此,一些河湖被填埋消失,一些河湖被變短變小,一些河湖被迫成了藏污納垢、不堪入目的黑臭水體,基本上所有的河流、大多數湖泊,都受制于人為力而無法以自然力維持其自然形態、自然水情、自然生物多樣性,一些河湖水生生物絕跡,一些水生生物物種多年保護難見成效,種種現象無不反映出河湖成了離開自然背景幅度最大的生態系統,就自然資源資產而言,多年來它最無助,保值最差、減值最多。
就此而言,河湖主管部門在水日論述“建設幸福河湖”,提出“要統籌好“盛水的盆”和“盆里的水”,全力推動河長制湖長制從“有名”向“有實”轉變,強化水域、岸線空間管控與保護,嚴格規范采砂等涉水活動,堅決整治侵占、破壞河湖的行為”等,有著特別的意義。也已有很多實際工作,如據新華社2019年5月21日報道,為維護良好水事秩序,促進河湖健康,水利部決定在全國開展河湖違法陳年積案“清零”行動,查處重點包括非法侵占河湖及違法涉河湖項目、非法采砂、非法取水、人為造成水土流失及影響河勢穩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的其他違法行為等。計劃在2020年6月底之前,對2018年前積累的河湖違法陳年積案基本“清零”,同時抓好年度新發生違法案件的查處整改,消存量、遏增量,維護河湖良好水事秩序。又據“澎湃新聞”2020年3月16日報道,水利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決定建立長江河道管理合作機制,進一步增強對非法采運砂行為的高壓嚴打態勢,確保長江河勢穩定和航道穩定,保障防洪安全、通航安全和生態安全。這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河湖生態系統保護上的階段性勝利,也是對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黃河流域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等重要部署的階段性落實,今后取得更大成績可期。
這些工作也是河流湖泊生態系統和水生生物的福音,因為其自然性、多樣性及其穩定發展,受制于涉河湖資源利用、開發建設、生產運營等人類活動的強度,任何活動的規范化、輕型還、減量化,都有河湖生態系統和水生生物保護效益。說清理河湖違法陳年積案,建立長江河道管理合作機制,既是為了“維護河湖良好水事秩序”“確保長江河勢穩定和航道穩定”,更是保護恢復河湖生態系統和水生生物多樣性的重大行動,一點也不為過。而“建設幸福河湖”,首先得讓河湖本身是幸福的,對其保護性和保護力應該深信不疑,需要給予高度贊許和大力支持,即是河湖生態系統和水生生物有知,也一定會歡欣鼓舞、奔走相告。只不過受部門分工,河湖主管部門的許多工作,在目的性上都很少講到水生生物保護問題,但實際上其處于很關鍵的位置,保護水生生物,不能離開河湖生態系統搞保護。鑒此,建議河湖主管部門能夠更進一步,明確指出河湖本身的價值——水的自然存在價值、水生生態系統和水生生物價值,勇于做河湖權益代表者,千方百計保護一批自然河流、河段作為樣本不予開發;嚴格限制筑壩攔河、阻斷河湖、固化堤岸、航道挖深、異流域調水等控河控湖工程,盡可能維護河流湖泊的自然性等。河湖基于自然生成,只有維護更多自然性,祖國大地才會有更多真正的綠水青山,金山銀山才會得到更多水的滋養。否則,“幸福河湖”就只是對當今的“人”有暫時意義,河湖本身卻難能“幸福”,要把兩個幸福統一起來才可長久。
這里還要特別提一下長江。無論“堅持節水優先”,還是“建設幸福河湖”,也無論經濟社會發展,還是水生生物保護,長江都占有重要位置。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提出長江要搞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是當代中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各有關部門、地方和社會各界都有積極行動,全國人大正在立保護長江的法,已經和必將為主管部門更好維護長江自然屬性提供強大支持。但是,攸關長江大計的《長江流域綜合規劃(2012~2030年)》(國務院國函[2012]220號文批復),至今尚未看見公開,水利部和長江水利委員會網站都只有解讀性資料,找不到規劃文本,這是一個很大的遺憾。據有關報道推介,為了編制好該《規劃》,自2007年以來,水利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農業部、國家林業局、中國氣象局等部門,建立了流域綜合規劃修編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組織長江水利委員會和長江流域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有關部門,在深入開展現狀評價、總體規劃、專業規劃、專題研究的基礎上,歷時6年完成,榮獲全國優秀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金質獎。《規劃》“全面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治水實踐經驗,深刻分析了經濟社會發展對長江治理開發與保護的要求,緊緊圍繞“維護健康長江,促進人水和諧”工作主線,科學提出了長江治理開發與保護分區體系和主要控制斷面控制性指標體系,制定了防洪減災、水資源綜合利用、水資源與水生態環境保護、流域綜合管理4大體系規劃布局與方案,是指導今后20年長江治理開發與保護的一部綱領性文件。”
然而,這么浩大的編制工程、優秀的編制成果、鼓舞人心的規劃內容,更涉及中國約1/3淡水資源的保護利用、中國獨特的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大半個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等重大問題,在網絡信息高度發達、國家眾多規劃都能順利查閱到全文的今天,局外人卻見不到《規劃》文本的影子,這和萬眾矚目的長江大保護形勢,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動實踐,和水利部領導這篇寫在2020年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之際的文章精神,完全不相匹配。規劃是要落實的,只有公開方便人們獲取,規劃內容為社會所掌握,才能把相關要求融合進各自工作,實現規劃效能最大化。同時長江是復雜巨系統,相信綜合規劃有很多知識,公開提供人們學習、了解長江本身及其相關工作,也是很有意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專項規劃、區域規劃及相關政策”為主動公開、重點公開的政府信息,一般理解《長江流域綜合規劃(2012—2030年)》當屬專項規劃或區域規劃,完全在公開之列,國務院都批準七八年了,還未公開,建議盡快公開。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