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口普查”精準 濕地保護高效
40萬只水鳥鐘情綠色洞庭
最大黑鸛種群現身岳陽長江故道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3月2日訊(記者 徐亞平 馬如蘭)冬去春來,在“長江之腎”洞庭湖,隨處可見水鳥漫天飛舞。省林業局日前發布消息,2021至2022年候鳥季,洞庭湖越冬水鳥達40.4萬只,冬候鳥數量刷新歷史紀錄。
為了系統收集越冬水鳥種群數量和分布狀況,掌握冬候鳥棲息地動態變化情況,為濕地保護工作提供決策依據,今年1月11日,省林業局組織開展洞庭湖區域越冬水鳥同步調查。在往年東洞庭湖、西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南洞庭湖、橫嶺湖省級自然保護區的基礎上,今年調查區域擴大至所有適宜水禽越冬的環洞庭湖濕地,共設置150個鳥類調查樣線樣點,觀測記錄到越冬鳥74種、40.4萬只。其中在東洞庭湖、西洞庭、南洞庭湖和橫嶺湖保護內觀察到54種、29.8萬只,占本次調查總數的74%。
水鳥成群結隊、時飛時停,如何保證這場“鳥口普查”的精確度?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總工程師姚毅介紹,在確定調查區域、設定調查樣點樣線、確定調查對象后,分組分區域同步調查,同時開展鑒別和統計,以避免重復統計。調查隊員根據不同水鳥的覓食特征和棲息環境特點,規劃好水域、泥灘和草地等不同“上門”調查線路;借助高分辨率的望遠鏡、超長焦攝影鏡頭、衛星定位系統,采用多種多樣調查方法、因“鳥”制宜,如直接計數法,即人工辨識種類后,再行計數,將鳥群劃分為5、10、50只的小群,以小群為單位,使用計數器協助數算,現場記錄;同時,將定點監測和線路法相結合,并用奧維地圖記錄軌跡。
在湖南岳陽集成麋鹿省級自然保護區長江故道大港段,調查隊員發現了140只黑鸛。這是迄今國內數量最大的黑鸛種群。黑鸛屬于世界瀕危珍禽、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目前全球僅存約2000只,我國境內不足1000只,有“鳥中大熊貓”之稱。黑鸛通常所見僅3至5只,遷徙時常成10余只、20多只的小群。此次黑鸛成大群出現,說明長江岳陽段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責編:徐亞平]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