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測序的鳥類基因組中,約40%是通過保存在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鳥類遺傳資源館藏中的組織樣本獲得的,該館藏建立于1986年,現已成為史密森全球基因組計劃生物庫的一部分。圖片來源:奇普·克拉克,史密森學會
自從1億5千萬年前第一只“鳥”演化出現以來,它的后代適應了廣泛的生態環境,誕生了體型微小能夠懸停的蜂鳥、善于跳水表演的鵜鶘和華麗的極樂鳥。今天,地球上生活著1萬多種鳥類,而現在科學家們正在為理解鳥類多樣性的完整基因圖譜而努力。
在11月11日的《自然》(Nature)雜志上,來自美國史密森學會、哥本哈根大學、中國華大基因、加州大學圣克魯茲分校和大約100個其他學術機構的科學家報告了363種鳥類的基因組,其中包括267種首次測序的鳥類。被研究的物種——從廣泛分布的,經濟上重要的鳥類,如家雞,到不太為人所知的只生活在太平洋一個小島上的亨島田雞(Porzana atra)——覆蓋了世界現生鳥類92%以上的科階元。這項研究的數據將推進鳥類進化的研究,并有助于保護受威脅的鳥類物種。
珠雞(Numida meleagris)是目前數百種鳥類基因組公開的一種。圖片來源:布萊恩·施密特,史密森學會
這些數據構成了豐富的基因組資源,可供科學界免費使用。這項研究是鳥類萬種基因組計劃(“B10K”)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小編注:第一階段“目一級別”的工作完成于2014年底),該項目是由史密森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中國科學院、哥本哈根大學、洛克菲勒大學的研究人員組織的國際合作項目,華大基因、科廷大學(澳大利亞珀斯)、霍華德休斯醫學院、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和丹麥自然歷史博物館等多家單位一起完成,旨在對地球上每一種鳥類的基因組進行測序、組裝和共享。
史密森尼的生物儲藏室用液氮冷凍器儲存組織和DNA樣本。圖片來源:唐納德·赫爾伯特,史密森學會
“B10K可能是鳥類研究中最重要的一個項目,”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鳥類館館長加里·格雷夫斯(Gary Graves)說,他也是B10K七個組織者之一。“我們不僅希望了解鳥類生命之樹的主要分支之間的系統發育關系,而且我們還為研究脊椎動物的進化和生命本身提供了大量的比較數據。”
比較鳥類家族的基因組將使B10K研究人員和其他人員能夠探索不同鳥類的特定特征是如何進化的,并在分子水平上更好地理解鳥類多樣性的形成。最終,B10K研究人員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包含大多數鳥類物種的生命之樹,繪制所有現代鳥類之間的遺傳關系。這些知識不僅將揭示鳥類的進化歷史,而且對指導未來的保護工作也至關重要。
高密度物種取樣,覆蓋鳥類92.4%的科階元。圖片來源: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873-9
來自世界各地的150名鳥類學家、分子生物學家和生物信息學家齊聚一堂,為B10K項目的科階元鳥類獲取標本并分析超過17萬億個堿基對。格雷夫斯說,測序和分析始于2011年,但這些數據代表了野外采集者和采集管理人員幾十年的工作,他們收集并保存了來自各個大陸的鳥類。
圖片展示了史密森學會團隊在非洲、亞洲、北美和南美進行的野外工作。圖片來源:克里斯蒂娜·格巴德,史密森學會
新測序的鳥類基因組中,約40%的種類是通過保存在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鳥類遺傳資源館藏中的組織樣本獲得的,該館藏于1986年,現已成為史密森全球基因組計劃生物庫的一部分。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動物學家邁克爾·布勞恩(Michael Braun)、史密森數據科學實驗室的負責人麗貝卡·迪科(Rebecca Dikow)以及位于巴拿馬的史密森尼國家動物園和保護生物學研究所和史密森尼熱帶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也參與了該項目。
采集標本通常需要在偏遠地區露營。圖片來源:克里斯蒂娜·格巴德,史密森學會
“似乎每個鳥類科或物種都有一個基因組,這有點像集郵,但這一大規模的合作努力為我們提供了一套非常重要的基因組資源來保護。”史密森保護生物學研究所保護基因組中心的作者之一、負責人羅布·弗萊舍(Rob Fletcher)說:“例如,它提供了一個現成的基因組資源,在管理拯救瀕危物種數量時,這些標記有助于繪制種群數量下降的模式,識別近親,減少近親繁殖。有了基因組,就可以簡化對重要生存特征的基因搜索,比如對引入的致命疾病的抵抗力。”
格雷夫斯說:“通過34年的實地考察和幾十次探險,我們獲得了大量高質量的DNA,這實際上使這個項目成為可能。”這些資源中有許多在DNA測序技術發展之前就已經儲存了很長時間,為將來的分析而保存下來,這在當時是收藏家們無法想象的。這也是自然歷史博物館藏品和博物館研究項目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
在這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中,史密森學會鳥類部門為新發現的鳥類基因組提供了大約40%的組織樣本。圖片來源:詹姆斯·迪·洛雷托,史密森學會
隨著363個基因組的完成,B10K正在擴大其努力,以包括下一個層次屬級別的鳥類基因組研究作準備。在這一階段,研究小組將對數千個額外物種的基因組進行測序,目標是代表大約2300個鳥類屬中的每一個。
參考文獻:
[1]Dense sampling of bird diversity increases power of comparative genomics, Nature (2020).
[2]https://phys.org/news/2020-11-scientists-genomes-birds-avian-families.html
[3]https://www.smithsonianmag.com/blogs/national-museum-of-natural-history/2020/11/11/landmark-study-shares-smithsonian-bird-dna-collected-over-three-decades/?utm_source=facebook.com&utm_medium=socialmedia&fbclid=IwAR1oni8qQ2g4mQVAMVBtn9ojXcEJ1B86uuWAFHFpzm4Od_zNs4pGSJmKXfQ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