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西洞庭湖的洲灘還沒有被洪水淹沒,蘆葦從泥土里鉆了出來,給西洞庭湖帶來萬頃綠波,清清的湖水輕吻著春意盎然的洲灘,顯得那么嫻靜、溫馨……
緩緩行走在西洞庭湖的藍天碧水中,放眼望去,大堤上、洲灘旁滿是金燦燦的油菜花,不時飄來一簇簇紫色的云朵,仿若一個個身披紫色衣裳的濕地美少女在向我們招手!這種開紫色花朵的濕地植物就是我們以前江南地區非常熟悉的“綠肥”——紫云英了。
據資料記載:紫云英又名紅花草,是豆科黃芪屬越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我國,大體分布于北緯24~35度之間,我國及日本等亞洲國家較為普遍地種植,作為稻田的綠肥,并采收部分作為飼料。紫云英的野生種分布在四川、湖南、湖北、陜西及華北地區。
我國勞動人民很早以前就認識這種濕地植物,《詩經·陳風·防有鵲巢》云:“防有鵲巢,邛有旨苕。誰侜予美?心焉忉忉。中唐有甓,邛有旨鷊。誰侜予美?心焉惕惕。”,詩中的植物“苕”便是指紫云英了。
紫云英除了主要用來作為綠肥、飼料外,還是很好的蜜源。我們當地的養蜂人非常喜歡把蜜蜂放在綠肥田邊。養蜂人說,紫云英蜂蜜澄清色淺,氣味清香,滋味甜而不膩。老中醫說,紫云英蜂蜜有清熱解毒,祛風明目,補中、潤澡、消腫利尿之特殊功效,對風痰咳嗽、喉痛、火眼痔瘡等有一定的輔助療效,是虛火旺盛人士的保健佳品。
紫云英還可以直接食用,周作人在《故鄉的野菜》里專門提到了紫云英,他說“采取嫩莖滴食,味頗鮮美,似豌豆苗”。記得小時候,家鄉的田野里到處都種滿了“綠肥”,一到春天,整個鄉村就像鋪上了紫色的地毯,外婆就帶著我們幾個外孫到田野里采摘那些“綠肥”的嫩莖兒做“綠肥粑粑”給我們吃,一半兒大米,一半兒“綠肥”的紫云英粑粑,香甜可口,回味無窮,現在想起來,還有點兒饞呢,當然紫云英的吃法不指做粑粑一種,有的把新鮮紫云英的嫩莖炒著吃,有的用它來煮面條、做菜湯,還有的用腌制后曬干了的紫云英蒸五花肉吃,就連秋、夏季節也能聞到紫云英的清香。
紫云英的花為傘形花序,腋生,紫紅里透著少許白色,非常漂亮。只可惜城里人見過它的,恐怕是很少,因為此花是花店里買不著的,如果城里人要看紫云英的花,一定要到田間、地頭去。
如今江南的鄉村,紫云英的芬芳也已經是漸行漸遠了。為了迅速提高糧食產量,江南農村現在大多使用化學肥料,西洞庭湖區自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后,農民們便逐漸不種紫云英了,現在就算城里人到了內垸的田間、地頭,也很難找到紫云英蹤影。由于大量使用農藥、化肥,一些散落在田間、地頭的紫云英早已被農藥殺死,沒被農藥殺死的,也被農民們當雜草清除了。
西洞庭湖濕地是水生植物的王國,物種的基因庫。據調查西洞庭湖自然保護區內現有濕生植物416種,這其中就包括了濕地美少女——紫云英。西洞庭湖洲灘上的紫云英全是野生品種,具有很高的開發利用價值,真要好好感謝濕地使這一物種在西洞庭湖區得以保存下來,春天里,城里人下湖游玩,還能夠欣賞到紫云英美麗的身影。
陣陣春風吹來,洲灘上的紫云英在微風中搖曳,濕地美少女猶如《詩經》中那癡情的女子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她的一簾幽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