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曾經是國有林場,八十年代對這里的樹木進行了合法的采掘,據當地人說,那時侯砍的都是一米多粗的大樹。筆者從溝口到最后一戶人家看到這里的生境好于千佛洞的陶家廟屯,雖然這個前四道溝許多山民并不象后四道溝山民那樣遷到山下。我分析主要原因是千佛洞的旅游開發。
開始離開最后一戶人家,有一大片空地,仔細一看有很多木樁,直徑約半米,數了一下年輪,大多在三十年左右,樹樁雖然不高,但很多都依然冒著樹脂,這些都是松樹。進入山里的小泥路早就被野草覆蓋了。即使不是雨后,走此路,也必定渾身濕透。這里的蜘蛛網很多,幾乎兩步一個。所以這里的溪流不想步云山那樣有很多小蚊蠅。
這里比較多的是蕨類植物和鳥類。在石榴溝一個比較難到達的地方,發現了天女木蘭植物種群,與此伴生的還有軟棗獼猴桃、大量的蕨類植物,在返回時,仔細觀察了這里的生境,居然發現,天女木蘭植物群落下面冒著白色的涼汽,這兩天當地溫度在26度以上,我穿長袖襯衫外套一個馬甲,在樹下觀測不一會就感覺十分寒冷,分析此處為一冷泉。說明一點,對于亞熱帶植物來說,溫度不是必要條件,主要還是濕度,即有不斷的水源。時候當地人告訴我,那是一個叫冰窖的地方。很神奇,就如同小說說的山洞冒仙汽的地方。
這里的生態恢復的原因在于,上個世紀對山林已經砍伐完畢,(那時,連天女木蘭都砍)認為沒有太多有經濟價值的成材的樹木可以砍伐,加上該山比較陡峭難以攀登,當地人有不少登山出事的悲劇。所以這些年很少有人進入,如此,先是灌木進行恢復,在下山,那一個被成片看法松樹的地方,五六公分的小松樹已經漸漸成林,如果,這里和陶家廟湖里共同成立公益自然保留地,對生態恢復有重要意義。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