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志9】艷陽之行之8月14日七里海(二隊) |綠色愿景
媒體:原創 作者:天財珠江綠色愿景
專業號:天財珠江綠色愿景
2010/8/27 12:16:58
按照原計劃,我們的綠地圖制作還是需要一張葦席(寬一米,長2米),所以我們又和小南莊的滿園大叔聯系。從電話里得知我們需要的葦席得現編,編好后的價格是100元/張。這個價格如果單純是針對一張葦席來說的確有點高了,因為當年一張大席子最多才買40塊錢左右。我們中很多人開始猶豫了,甚至有人想滿園大叔要價還挺黑的。考慮到我們當時的經濟狀況,組織上決定派我和熊貓一探虛實,順便把價位往下拉拉,貌似在考驗我們的“砍價”水平。
在農家院吃完早飯,我和熊貓騎上呂叔叔家的二八車準備再次前往小南莊,路上我們一直在考慮同一個問題:用什么樣的方法和滿園大叔講價錢?因為我們都不愿直接跟他講,所以一直在想一種很委婉的切入口。剛走到村口,我們遇見了手里拿著兩棵玉米桿的滿園大叔,玉米桿子還是青乎乎的,棒子還很嫩,滿園大叔笑容可掬的和我們打招呼,這張笑臉還是那么的親切樸實。
他帶我們來到了村口的兩間小破屋前,里面放有他當年從東塘坨村買下來的席葦,也就是準備用這塵封已久的葦子給我們編席子。打開籬笆(圍墻),他從磚縫里掏出一把楔子,好像是早就準備好的。我們正在納悶這楔子是用來干什么的,滿園大叔不好意思地說因為十幾年沒進過這個屋子了,鎖都生銹了,所以要把這門上的鎖撬掉,我吃了一驚。折騰一番功夫,那把長滿了厚厚的一層鐵銹的鎖終于撬開了。打開那扇搖搖欲墜的門,滿園大叔命令我們站得遠一點,因為里面早已積累了厚厚的灰塵。從門縫里看去,這間屋子被一堆雜物堆放的滿滿的,人根本就進不去,當我正要用眼睛尋找葦子的下落時,滿園大叔再次命令我們站得遠一點,免得弄得一身臟。看看自己穿的那件由長袖剪出來的短袖,我笑了,這個我和熊貓其實早已不在乎了,我還是對眼前的景象比較好奇。滿園大叔爬進去翻騰半天,終于從某個角落扒拉出來一捆葦子遞了出來。和熊貓一起接住那捆席葦,感覺也不是很沉,雖然也是塵土滿布,但是看起來還是好葦子。不由得又驚嘆這葦子太經得起收藏了。
滿園大叔一口氣沒歇就開始搗鼓著劈葦子,葦穿子、拉子、葦鋝子、葦創子、撬席刀子、葦碡,雖然一二十年沒動過手,可是滿園大叔的工具還是一應俱全。我們因為明天早上就要回去,所以問他能否今天編完,滿園大叔思索一會兒覺得很難,不過表示按照他的手藝他會盡力完工,我們也稍稍放了心。這時已是上午九點半左右,看著仍然光著膀子的滿園大叔熟練的干著手中的活,怎么也不像一二十年沒干過。后來我和熊貓邊拍照片,邊要滿園大叔教我們怎么劈葦子,這活還真是說起來容易干起來難。我和熊貓每次拿起家伙都不知道如何下手,面對著簡單的工具一籌莫展。滿園大叔手把手的教我們,怎么拿省勁不傷手,怎么拿劈出來的葦子才不跑偏,最后總結出來一套“三點一線”的原理,我們是早已累得滿頭大汗。真是服了滿園大叔了,滿園大叔得意的說:“那是,什么時候這活我都能拿的起來。”呵呵,淳樸的大叔。
突然看到滿園大叔的那雙手,靈巧的上下翻飛,根本不像五十多歲的莊稼漢那樣粗糙笨拙,我怔了怔,心想他是不是命中注定是為編葦席而生的。聽說他小時候編葦席速度就可以超過一個大人,我很想看看這雙編了半輩子葦席的手到底是什么樣的。停下手中的活計,他伸出了左手,小指關節處幾道深深地黑色傷口還是刺痛了我的某根神經。我知道這肯定是編葦席留下的傷痕,隔了一二十年還是這么深刻。我弱弱的問他疼不疼,他笑笑說不疼。
葦子被劈了一半就到了中午,我和熊貓還需要趕回去匯報情況,就暫時告別了滿園大叔。
下午兩點多,我們遠遠地就看見滿園大叔一個人坐在已經編好的一小片葦席上面很投入的編織著。看到我們,他繼續命令我們趕緊回屋涼快去。屋子里滿園大叔75歲的母親也早已把切好了大塊的西瓜端了出來,熱情的我們招呼我們進去。我記得我當時是被奶奶拽進去的,我倆啃著奶奶塞進來的西瓜(涼、甜 、味道好極了),再次被久違的感動包圍著。奶奶告訴我們滿園大叔急著編葦席,中午飯也沒吃,就一直在那編阿編……這個瘦弱的大叔,怎么有那么大的一股勁支撐著他連午飯都顧不得吃,一直默默地編下去呢。看著他那投入的樣子,我不知道編葦席在他的生命中占據著多大的分量,但是可以確定的是,他是全活,從頭到尾,小南莊現在只有他一個人還能拿得起來,哪怕是時隔二十年、三十年,他也不會忘記。
下午和奶奶聊天的時候我們談到了這個家庭,看看這屋子里的擺設,都不像是二三十年的樣子了,一問才知道是奶奶的嫁妝,大概有五六十年了吧。這個家里面沒有電扇,女主人還躺在西邊的一間小屋子里面不能動彈,這個女人自打來的時候精神就有點問題(因為滿園大叔的腿也是生來就有點殘疾)。他們生下了兩個孩子,一男一女,奶奶怕被他們的母親傳染,曾經用自己的乳汁親自把兩個孩子喂大。奶奶曾經是城市女孩兒,是因為愛慕抗美援朝的英雄爺爺才固執的跟他來到了鄉下。奶奶一直在念叨,她是為了不讓這個家散了,才不顧任何閑言碎語這么做,她教育兩個孩子的時候總是跟她們講不要氣餒,要堅強的面對生活。后來大女兒馮莉娜成為了小南莊飛出來的第一個金鳳凰,考上了山西財經大學。隨后小兒子也考上了大學,老奶奶的心愿算是了了一半。奶奶講這些的時候你能感受到她時而無奈時而堅強的內心世界,尤其是講到這兩個孩子的時候,奶奶的臉上寫滿了幸福。這位75歲的老人,真的很讓人欽佩。她能抵抗住其他兩個兒子的不孝和攻擊,也能抵抗住來自周圍的輕視,更難得的是她知道對于一個農村孩子來說,知識才是最重要的。落淚的時刻我們一起嘆息,奶奶講西屋里的女主人至今不認識自己的兩個孩子,可能村子里根本就不知道這個人的存在,當兩個孩子回來站在母親的床前時,她只會搖頭。
我們提出給奶奶拍幾張照片,奶奶不好意思地說去換件衣服吧。等奶奶從里屋走出來,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精神抖擻的老太太,呵呵,奶奶已經很久沒有照過相啦。
下午的時間過得很快,熊貓在外面和滿園大叔聊天,拍攝,也是忙得不亦樂乎,五點多的時候這張席子已經有了形狀,眼看著就快要完工了,我們心里小激動了一下。對著暮色我們再次按動了快門,滿園大叔此刻坐著的這張席子,也許是小南莊人民編出來的最后一張葦席了。因為七里海的席葦隨著改革開放后水質的變壞也早已不復存在。而我們現在使用的席葦是二十年前滿園大叔從東塘坨買下來的僅存的席葦。
晚上七點,經過敲邊,席子已經完全織好了,滿園大叔熟練地給我們捆好,并囑咐我們怎樣保存,怎樣使用。席子拿在手里一點也不沉,但是我們的心思卻有點沉重了。我們沒有提“砍價”的事兒,100塊錢我們都覺得限制了這張席子的價值。
天眼看著就黑了,我們準備騎車返回。奶奶停下做晚飯的伙計非要挽留,我們不得不再次推辭,滿園大叔再次囑咐我們路上小心之類的話,末了不忘來一句“你們姐仨下次一定要一起來呀”,只見熊貓大汗,也只能無奈的回答:“好的!”O(∩_∩)O哈哈~插播一下,滿園大叔還沒忘記上次來時是葉葉、熊貓和我三個人一起來的。
踏著暮色返回,一路上都是緊湊的風和天上大塊的烏云,不過還能看見一彎娥眉月;天空的另一頭一張是墨藍色的幕布,下面是被暮色渲染成的紅褐色的點綴,襯托著小南莊那個高高的高壓線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