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葉一枝花(北重樓)
本品又名北重樓,
解毒拔瘡力正遒。
熱病抽搐立刻止,
還治癰腫困咽喉。 --吳洋
藥物價值
性味:苦、涼。小毒。
功能:敗毒抗癌、消腫止痛、清熱定驚、鎮咳平喘。
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流行性乙型腦炎,胃痛,闌尾炎,淋巴結結核,扁桃體炎,腮腺炎,乳腺炎,毒蛇、毒蟲咬傷,瘡瘍腫毒。治癰腫肺癆久咳、跌打損傷、蛇蟲咬傷、淋巴結核、骨髓炎等癥,是云南白藥的主要成分之一。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磨汁、搗汁或入散劑。
外用:搗敷或研末調涂。
藥材基源:為植物七葉一枝花的干燥根莖。藥用部位為根莖,藥材稱蚤休。結節狀扁圓柱形,略彎曲,長5-12cm,直徑1.0-4.5cm。表面黃棕或灰棕色,外皮脫落處白色。密生層狀凸起的粗環紋,一面結節明顯,其上有橢圓形凹陷莖痕,另一面有疏生的須根或疣狀須根痕。頂端具鱗葉及莖的殘基。質堅實,斷面平坦,白色至淺棕色,粉性或膠質。氣微,味微苦、麻。切片入藥。
采收和儲藏:全年可采,切片,曬干,生用,亦用生品。
注射劑:用濃提取液1:2,制成2-4ml注射劑,高壓消毒。
炮制: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薄片,曬干。
實用付方
1.帶狀皰疹:七葉一枝花、朱砂根各適量。 共研末,加雄黃少許,白酒調涂患處。
2.治風毒暴腫:重臺草、木鱉子(去殼)、
半夏各50g。上藥搗細羅為散,以
釅醋調涂之;凡是熱腫,熁之。(《圣惠方》重臺草散)
3.治婦人奶結,乳汁不通,或小兒吹乳:
重樓15g。水煎,點水酒服。(《滇南本草》)
4.治耳內生瘡熱痛:蚤休適量。醋磨涂患處。(《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5.治
喉痹:七葉一枝花根莖1g。研粉吞服。(《浙江民間草藥》)
6.治小兒胎風,手足搐搦:蚤休為末。每服2.5g,冷水下。(《衛生易簡方》)
7.治慢驚:
栝蔞根10g,白甘遂5g。上用慢火炒焦黃色,研勻。每服一字,煎麝香,
薄荷湯調下,無時。(《
小兒藥證直訣》栝蔞湯)
8.治肺癆久咳及哮喘:蚤休25g。加水適量,同雞肉或豬肺煲服。(《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9.治新舊跌打內傷,止痛散瘀:七葉一枝花,
童便浸四、五十天,洗凈曬干研末。每服1.5g,酒或開水送下。(《廣西藥植圖志》)
10.治脫肛:蚤休,用醋磨汁。外涂患部后,用紗布壓送復位,每日可涂二至三次。(《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11.治蛇咬傷:七葉一枝花根10g,研末開水送服,每日二至三次;另以七葉一枝花鮮根搗爛,或加甜酒釀搗爛敷患處。(《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12.治中鼠莽毒:金線重樓根。磨水服。(《瀕湖集簡方》)
13.治“攏匹勒”:七葉一枝花鮮品30g。與豬排骨、雞肉或豬蹄適量同煮,喝湯食肉。(
景洪市名傣醫康郎侖驗方)
14.治“納勒冒沙么”:七葉一枝花20g。煎湯,加少許白酒內服。(景洪市傣醫波為三驗方)
15.治“攏沙龍接火”:七葉一枝花、
旋花茄根、
甜菜根各等量。曬干,研細,混勻,每次3-5g,溫開水送服。(西雙版納州傣醫院傣醫康郎臘驗方)
16.治“攏達兒”,“農桿農暖”,“乃短兵內”:七葉一枝花、馬藍葉、
燈臺葉、旱蓮草鮮品各適量。搗爛,外包患處。(西雙版納州傣醫院傣醫康郎臘驗方)
17.治“兵洞飛暖龍”,“阻傷”:七葉一枝花鮮品適量。搗爛,外敷患處。
18.治“菲埋喃皇羅”:七葉一枝花鮮品適量。搗爛,取汁外擦。(上二方出自景洪市名傣醫康即侖驗方)
19.治“吾多,緬白賀”:七葉一枝花5g。曬干,研粉,溫開水送服;或鮮品10g,搗爛,外敷傷口。(
德宏州傣醫馮國清驗方)
20.退燒:地下莖曬干后,切一小薄片(1-2g),切碎成末,和糖服下,退燒很快。
21.無名腫毒:七葉一枝花9g,蒲公英30g,水煎服。亦用于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及疔瘡。
22 .小兒驚癇:七葉一枝花適量,研為細末,每次0.6-15g(視年齡而定),冷開水調服。
23. 神經性皮炎:七葉一枝花適量,研為細末,以香油調和,外敷患處。糜爛者可用干粉直接撒布,一般治療2-3日。有止癢、消退皮損作用。
24. 子宮頸糜爛:七葉一枝花根狀莖,研細末調甘油搽局部。每日2-3次。
25 流行性腮腺炎:七葉一枝花根狀莖適量,磨醋外擦,每日4-5次,另用2-3錢水煎服,每日3次。
26.
癤腫:鮮七葉一枝花根狀莖、魚腥草各1兩。搗爛外敷患處,每日1次。
27.腹部痙攣性疼痛、腹部手術后局部疼痛:七葉一枝花25g,水煎服或研末沖服,每次5g。
28.流行性乙型腦炎:⑴七葉一枝花根狀莖15g,用冷開水磨汁為一日量,分3-4次服。3日為一療程。⑴七葉一枝花根狀莖15g,白馬骨全株75克,鮮鴨拓草400g。加水2升,煎至1升為一日量。每隔3小時服1次,每次125ml。3-4天為一個療程。⑵外用鮮葒草200-400g,煎水,候溫擦洗患兒,可洗數次直至熱退。
[6] 29.慢性支氣管炎:七葉一枝花適量。將七葉一枝花根莖去皮,研末,壓片或膠囊裝,每次3g,每日2次,飯后服。10天為一療程,停藥3天,再服第二療程。共服三個療程。
30.紅絲疔:七葉一枝花60g。用法:水煎2 次,分2次服。小兒酌減。另在紅絲疔盡頭處,消毒后 用三棱針刺放血少許,用消毒敷料覆蓋。
31.子宮出血:七葉一枝花適量。用法:研細末,膠囊裝,每次1g,每日3次。嚴重時可服2g,每日4次。
32.皮炎(含毛蟲皮炎、蜂螫皮炎、神經性皮炎):七葉一枝花20g,75%酒精100ml。用法:將七葉一枝花切片,泡于酒精內備用。遇有蟲咬皮炎時,用棉簽蘸酒精外涂。治神經性皮炎,則用細末調香油涂患處。
33.癰疽、疔瘡、腮腺炎:七葉一枝花9g,蒲公英30g。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另用 七葉一枝花、天花粉各30g,天仙子15g,研細末,開水調稠,敷患處。
臨床應用
⑴用于
癰腫、
瘡毒,
乳癰,喉嚨腫痛,蛇蟲咬傷:七葉一枝花為外科熱毒病癥之常用藥,凡一切癰腫疔瘡及一切無名腫毒,均可內服和外用。
⑵治療
毛囊炎:取新鮮七葉一枝花根莖用95%乙醇浸1周,用時搖勻藥液,再以棉球蘸之外搽患處,藥液干后再重復涂4次,一般分早、中、晚3次使用。共治療毛囊炎40例,結果:除3例并發感染應用抗生素外,其余均愈。(江西中醫藥,1985;(4):39)
⑶隱翅蟲皮炎:共治療34例,結果:全部治愈,其中2-3日治愈21例,3-5日治愈10例,5日以上3例。(浙江中醫雜志,1991;(7):323)
⑷毛蟲性皮炎:共治療21例,結果:涂藥1次即愈者15例,2日而愈者5例,3次治愈者1例,有效率為100%。(中華皮膚科雜志,1984;(1):21)
用藥禁忌
⑴體虛,無實火熱毒,陰證外瘍及孕婦均忌服。
⑵《本草匯言》:熱傷營陰吐衄血證忌用之。
⑶《本經逢原》:元氣虛者禁用。
⑷《南方主要有毒植物》:七葉一枝花有毒部位,地下莖,皮部含毒較多。中毒癥狀:惡心、嘔吐、頭痛,嚴重者引起痙攣。解救方法:洗胃,導瀉,內服稀
醋酸,如痙攣則用解痙劑等,對癥治療。
⑸該品性味苦寒,有小毒,含
蚤休苷、蚤休士寧苷及
生物堿等。超量應用可致中毒。對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和心臟均有毒害作用。主要為
毒性反應,臨床表現為惡心、嘔吐、頭暈、眼花、頭痛、腹瀉、面色蒼白、煩躁不安、精神萎靡、唇紺,嚴重者痙攣、抽搐、脈速、心律不齊、心音遲鈍。
文章轉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