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濕地資源豐富,總面積達5360.26萬公頃,其中自然濕地面積4667.47萬公頃,是支撐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為系統保護濕地及其生物多樣性,我國于1992年加入了《關于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顯示出我國致力于濕地保護與修復工作的國家意志。
經過長期不懈努力,目前我國已形成了以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為主體,其他保護形式為補充的濕地保護體系。截止2018年底,全國共有602個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898個國家濕地公園,57處國際重要濕地,濕地保護率從2013年的43.51%(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結果,2014年1月)提高到52.19%,這對保護具有區域乃至全球重要意義的生物多樣性貢獻巨大。
然而,我國濕地保護與修復的任務依然艱巨且緊迫。伴隨著快速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濕地及其生物多樣性承受的壓力日益增大,再加上濕地保護政策法規尚不夠健全,體制機制仍有待完善,公眾的濕地保護意識還有待提高等原因,我國濕地面積持續減少、功能退化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
近年來,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著力推進濕地保護與修復工作,濕地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邁入21世紀后,我國先后實施了多個濕地保護與修復重大工程和項目,其中包括全球環境基金(GEF)“中國濕地保護體系規劃型項目”,這是迄今我國濕地保護領域的最大國際贈款項目,GEF贈款總額為2600萬美元,國內現金與實物配套1.31億美元,包括一個中央項目和6個省級項目,分別在大興安嶺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和黑龍江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安徽省、湖北省、江西省和海南省實施。項目旨在增強中國濕地保護地管理有效性,促進濕地保護體系可持續發展,保護具有全球重要意義的濕地生物多樣性。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統籌協調整個規劃型項目的執行工作,并負責具體實施中央和大興安嶺項目,其他省區林業主管部門以及相關保護地管理局負責各自項目的實施。江西項目由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FAO)擔任國際執行機構,于2017年6月啟動;其他6個項目均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擔任國際執行機構,于2013年6月先后啟動,目前項目活動已基本結束,因此濕地中國制作了本專題,來介紹這6個項目的成效和經驗。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