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9條候鳥遷徙路線中經過中國的有4條,寧夏被其中2條路線覆蓋,是中國西部鳥類重要的遷徙地和繁衍地。針對我區鳥類資源及遷徙實際情況,自治區林草局強化五項措施,全力做好全區候鳥監測和保護工作。
一是開展鳥類監測工作,全面掌握鳥類現狀。寧夏率先在全國開展濕地動態監測工作,每年組織各市、縣(區)濕地管理機構、濕地型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開展濕地鳥類監測工作,及時了解全區鳥類基本情況。重點在春、秋兩季鳥類遷徙期,組織開展水鳥同步監測調查,詳細統計遷徙候鳥的種群、數量。通過鳥類監測工作逐年開展,為保護鳥類提供科學依據。
二是強化鳥類保護地建立,保護候鳥遷徙通道。全區目前共建立濕地公園26處、濕地型自然保護區4處,發布國家重要濕地和自治區級重要濕地39處,初步形成了以濕地公園、濕地型自然保護區和重要濕地為主,一般濕地為補充的濕地保護管理體系,為在寧棲息和過境的鳥類提供了適宜的生存環境。為保護國家Ⅰ級保護動物遺鷗和國家Ⅱ級保護動物灰鶴,自治區建立了寧東海子井和惠農迎河灣2處自治區級濕地公園,石嘴山市更是打出了“灰鶴之鄉”的特殊名片。通過各項管理制度和保護措施逐步落實,人類對鳥類棲息地的干擾和破壞明顯減少,尤其是寧夏沿黃的河流、湖泊濕地得到了有效保護。在全區保護地優化整合中,調整了中衛香山湖國家濕地公園、吳忠黃河濕地公園及青銅峽庫區濕地自然保護區等界線,擴大對鳥類棲息地的保護范圍,為鳥類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間。目前全區建立了銀川中山公園和六盤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2處野生動物救助站,對受到人為或自然傷害的鳥類等野生動物實施專業救治和保護,為遷徙鳥類救助提供了良好保障。
三是加強鳥類棲息地修復,提供良好生存環境。我區持續爭取中央財政和自治區財政補助資金對7處國家重要濕地、32處自治區重要濕地,采取植被恢復、駁岸治理、生態補水、清淤疏浚、水系連通等方式進行保護恢復,示范帶動各市、縣(區)對一般濕地開展保護修復,構建起了主管部門主導、社會參與、多方合作、共同保護的鳥類保護新機制,使承載大多數鳥類資源的棲息地得到有效恢復?;蒉r區禮和鄉銀河村保護修復濕地、保護鳥類,帶動村集體發展旅游,推動了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致富。通過實施鳥類棲息地修復,濕地生態功能不斷提升,候鳥遷飛通道得到了較好保護,為遷徙過境的鳥類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
四是嚴厲打擊破壞鳥類資源違法行為,保障候鳥棲息安全。為進一步加強鳥類保護,自治區林草局聯合森林公安、市場監管、農業農村等部門嚴厲打擊破壞鳥類棲息地、隱形非法獵捕野生鳥類和偷撿鳥蛋、非法交易野生鳥類等行為。圍繞遷徙候鳥主要越冬地、繁殖地、遷飛通道等區域,常態化開展“清網清套清夾”工作,防范巡查各種人為破壞鳥類正常生息繁衍的行為。借助“清風行動”與各相關部門開展聯合執法,在農貿集市、餐廳、藥店、美食街等重點區域進行隱患排查,嚴厲打擊銷售野生動物及其制品、民間玩鳥、斗鳥賭博等違法行為,保障鳥類棲息和遷飛通道安全暢通。
五是強化宣傳工作開展,提高鳥類保護意識。利用“濕地日”“愛鳥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等主題宣傳日,積極組織各類宣傳教育活動,強化公眾對候鳥保護重要性的認識。通過播放宣傳片、發放宣傳冊、懸掛橫幅等方式,借助電視臺、報紙、微信、抖音等新聞媒介,采用“線下+線上”“傳統媒體+新媒體”多種方式進行候鳥監測保護科普宣傳,講解鳥類對生態環境平衡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作用,尤其是今年3月至4月份,在中央電視臺2套、4套、13套等頻道報道了寧夏濕地和鳥類遷徙保護相關新聞20余次,有效增強了廣大群眾認識鳥類、愛護鳥類和保護鳥類的認知,提升了公眾對鳥類及其棲息地保護的意識,引導公眾積極參與到鳥類保護活動中,成為寧夏生態建設和野生動物保護的重要力量。
通過加強落實鳥類監測保護各項措施,每年遷徙過境寧夏的鳥類達到百萬只,同時近年來監測發現東方白鸛、青頭潛鴨、卷羽鵜鶘、疣鼻天鵝等12種寧夏濕地新紀錄鳥種,全區鳥類的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多,有效維護了生物多樣性,增強了生態系統穩定性。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