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的本質是治河,是以人的經濟社會目的性對自然河流施加影響,河流改道、高峽出平湖、勢能化電能、南水滋潤北地、東水回流西部、全國水網工程等,都是治河的產物。據報道,今年截至7月底,全國與治水相關的在建水利項目達3.18萬個,投資規模1.7萬億元;完成水利建設投資較去年同期增加71.4%,躍動的數據彰顯了中國經濟的活力。
但河流是基于自然生成的生態系統,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價值和客觀規律。如大家都說生命之河,表明河流不是只有單體物質水,而是復雜的生命系統,不僅養育水生生物,也惠及陸生生物和河口近海生物。現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是全人類為尋求可持續發展坦途發出的時代強音,不僅重視傳統保護知識和經驗,反映新形勢下世界各國共同保護心聲和堅定保護意志的《生物多樣性公約》,兩年一次的締約方大會都已經開15次了,以河流為代表的淡水生態系統和水生生物的保護,就是《公約》和大會不可或缺的重要議題。
大家還說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這個被如此看重的“水”,不是最大量的物質海水,不是陸地咸水,甚至也非不流動的淡水,而一定是川流不息溝通高山與平原、內陸與大海、地表與地下,調節多雨與少雨不同時段、上游與下游不同地區水分配的河流水,它源于天然來水,時刻不停的流動著,循環最快、最新鮮、最富于利用價值。由此,改說河流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應該要更確切些。縱觀歷史與現實,為我們生存發展和文明進步源源不斷提供淡水資源的,無疑就是像大地血脈一樣的河流生態系統。
當然,純自然河流對尋求穩定優質生存環境和水資源供給的人類,確實有不好的一面,如季節性旱澇災害、水資源地區性不均衡等。人是主動的,河流是被動的,為了除去弊端,治理河流勢在必行,歷史就是這樣走過來的,還要興利讓河流更多為民造福,這也是現實的需要。于是,人們一方面尊稱河流是母親,各地都有自己的母親河,正如梁啟超所說:“中國何以能占世界文明五祖之一。則以黃河揚子江之二大川橫于溫帶。灌于平原故也。”另一方面,自大禹以來數千年治水不斷,在“母親”身上大動手術,試圖要不合乎心意的自然河流變成彩虹般的心中河流,人“心想事成”了,河流卻“哭泣”了。這也是很矛盾的事情。
現在,相比森林、草原、荒漠、海洋生態系統甚至人居環境中的野生生物,因河流生態系統高度退化而水生生物瀕危程度是最高的。以長江為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等級更新中,白鱘、長江鱘分列“絕滅”和“野外絕滅”等級。白鱀豚更在10多年前即被科考人員宣布功能性滅絕。即是在貫徹實施長江大保護和10年禁漁等重大保護舉措中,有關部門仍鼓勵建設江豚、白鱀豚、白鱘、中華鱘、長江鱘、鯮、鰣、四川白甲魚、川陜哲羅鮭、胭脂魚、鳤、圓口銅魚、多鱗白甲魚、華鯪、鱸鯉和葛仙米、弧形藻、眼子菜、水菜花等水生野生動植物人工繁育基地,反映了對長江河流生態系統的高度擔憂和信心不足。黃河,20世紀80年代調查分布魚類190多種,2007年再評估半數種類消失。事實表明水生生物是受人類活動脅迫最嚴重、保護難度最大,因而最應該受到關注、最需要盡快補上保護短板的。
保護生物多樣性性,必須和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一樣,同等重視河流生態系統的保護,必須和陸生生物一樣,同等重視水生生物的保護,目前甚至有必要把河流生態系統和水生生物的保護擺在更加突出、更加優先的位置。盡管以當今科學技術和人力資源治水治河,可以使最放蕩不羈的河流只做人的馴服工具,但我們還是要看到隨消耗量增加河流淡水越來越成為稀缺資源,不斷加大開發利用和氣候變化使河流生態系統越來越脆弱,導致自然河流形態、流態顯著逆向變化,多樣化適宜生境大量退化喪失和更多水生生物相繼走上瀕危滅絕不歸路的嚴酷事實。而沒有河流生態系統和水生生物的可持續性,就沒有淡水資源服務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性,這是一個不能回避的重大現實問題。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