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濕地日,從1997年開始,世界各地都會在這一天舉行不同形式的活動宣傳保護自然資源和環境。第22個世界濕地日來臨之際,溱湖國家濕地公園會開展哪些活動呢?近日,記者獲悉,濕地日當天景區將免費對市民開放,此時也是不容錯過的觀鳥最佳時節。 面向市民免費開放 濕地與森林、海洋并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被譽為“地球之腎”、“天然水庫”和“天然物種庫”。具有保持水源、凈化水質、調節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 2018年的世界濕地日的主題為“濕地——城鎮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旨在提升公眾意識,城鎮濕地將對可持續城市的未來做出重大貢獻。 溱湖管委會工作人員楊璐介紹,2月2日當天,溱湖國家濕地公園將面向所有泰州市民免費開放(原價為100元/人),其他游客可享受門票半價優惠,讓更多人感受濕地之美。此外,游客還可在濕地科普館領取一份精美的《保護濕地倡議書》宣傳單。 溱湖國家濕地公園內的濕地類型多樣,包括沼澤、湖泊、河流、人工濕地等生境。其中,沼澤濕地以苔草及禾本科植物為主的沼生植物群落組成;湖泊濕地主要包括沉水、漂浮、浮葉和挺水四類生活型植物;河流濕地以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為主,并有少量浮葉植物和挺水植物。濱岸地段以蘆葦群落分布最廣,其它漂浮、沉水、挺水植物和濕生喬灌木零星分布。 正是觀鳥最佳時節 溱湖國家濕地公園內生物多樣性豐富,各類濕地也為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溱湖水面寬廣、環境優美、天然餌料豐富,為鳥類的棲息、覓食、繁衍提供了理想場所。此時也是一年一季的觀鳥最佳時節。 “入冬以來,大批冬候鳥已陸續飛抵溱湖。”工作人員錢捷介紹,今年冬季來溱湖越冬的冬候鳥有30多種,數量有上萬只。其中,數量最多的是斑嘴鴨和夜鷺,此外綠翅鴨、綠頭鴨、蒼鷺、白鷺、白骨頂等鳥類也陸續飛抵,開啟了在溱湖的過冬模式。除了這些每年在此安營扎寨的“常客”外,也有一些臨時駐腳的“新客人”如琵嘴鷺、鳳頭、野生鸕鶿等,會在溱湖稍作停留,短短幾個小時或數日后,又繼續它們南遷的征程。一直到3月份,都是觀賞冬候鳥的最佳時期,每年這時候都會吸引一大批觀鳥愛好者的到來。 為了讓游客更好地感受濕地的美麗風光、觀看形態各異的冬候鳥,世界濕地日當天,游客可以免費使用景區的投幣望遠鏡,近距離觀賞冬候鳥的姿態。需要注意的是,觀鳥時應保持安靜,并和鳥類保持適當距離,建議穿著深色衣物,避免驚擾鳥類的正常活動。 記者 徐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