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區古稱“江南洲”,位于廣州市的中部,是由珠江前后航道環繞的一個島區,四面環江,是廣州老四區當中唯一集江、涌、林、園為一體的生態區。
海珠國家濕地公園,俗稱萬畝果園,位于廣州市海珠區東南部,北面琶洲會展,南望大學城,東臨國際生物島,西跨城市新中軸,總面積約1100公頃,被譽為廣州“綠心”。其中,海珠濕地核心區域869公頃為國家濕地公園建設范圍,是我國特大城市最大、最美的城央國家濕地公園。目前開放區域包括海珠湖、海珠濕地一期和海珠濕地二期,游人可充分領略“水鄉、花鄉、果鄉”的濕地特色風貌,是市民可及、可達、可享受的世外桃源。
【海珠湖】—水利工程與濕地生態結合
海珠湖約95公頃,是海珠區首個與水利工程結合的大型生態項目,兼具調洪蓄澇、污水治理和生態環境營造等功能,與周邊石榴崗河等6條河涌構成“一湖六脈、六涌環湖”的水網格局,天然渾成“金鑲玉”的美景。海珠湖與廣州塔、花城廣場、中信廣場呈一直線,是廣州新中軸上的生態焦點。
【濕地一期】—濕地美景與嶺南文化相映
海珠濕地一期約67公頃,是海珠濕地核心區和生態濕地示范區。濕地一期注重將嶺南水鄉的本土文化特色融入濕地美景,以恢弘大氣的嶺南式牌坊和歷史悠久的鑊耳屋作為濕地的標志性建筑。在這里,您可以漫步于湖畔柳蔭,賞菊觀荷;可以啟程于花洲古渡,尋訪嶺南古老的印記;可以泛舟于湖漾煙渚,觀曲殤飛綾,賞古蔭帆影;可以徜徉于都市田園,怡然自樂,感嘆造物者之無盡藏。
【濕地二期】—自然野趣與生物多樣性凸顯
海珠濕地二期約204公頃,著眼于“自然、生態、野趣”,著力提升生物多樣性。在原生果園的基礎上,通過連通水系,調清活水、豐富植被、修復生境等方式,濕地二期為鳥類營造良好的棲息、繁育、覓食等生態環境,成為真正的小鳥天堂。濕地二期建成后,將與海珠湖和濕地一期連成367公頃的果園濕地景區,共同構建國際大都市城央的世外桃源。
【城央綠核】廣州新中軸在濕地穿越而過,琶洲國際會展與濕地內千年商埠黃埔古港交相輝映,新地標小蠻腰在湖面倒影搖曳,CBD霓虹在林間閃爍光華——海珠濕地是國內罕見的城央濕地,綠意盎然的果林成為了市民家門口的休閑區。
【獨有水文】海珠濕地是典型的三角洲城市湖泊與河流濕地,呈現了河涌交錯,海湖相通,江渚密布,溝澗曲折的獨特濕地景象。其內水域每天“潮起潮落”,構成了以湖泊、河流、沼澤、果園與河涌水網融為一體的三角洲復合濕地生態系統。
【魚鳥天堂】海珠濕地縱橫交錯的河網和幽深恬靜的果林為魚、鳥等生物營造了極佳的生境。濕地的果林里碩果累累,樹梢上鳥鳴啾啾,河涌內魚兒騰躍,基塘內群蝦擁擠,溝塹中螃蜞相逐。鳥和魚相伴甚歡,林與塘相益得彰。
【果源與基因庫】海珠濕地現存果林約1萬畝,盛產荔枝、龍眼、楊桃、黃皮、香蕉、芒果、番石榴、番木瓜等嶺南佳果,其中石硤龍眼、紅果楊桃、雞心黃皮、胭脂番石榴等十多種名優果品名揚中外。海珠濕地古老樹種眾多,是嶺南水果的發源地、重要原產地和基因庫,保存了豐富的果樹種質資源,擁有古老的嶺南基塘農業文化。
【文化傳承、薈萃區】海珠濕地匯聚了千年商埠黃埔古港、嶺南水鄉小洲村等豐富的物質文化,孕育了粵劇、龍舟等非物質歷史文化,沾染了百年學府中山大學和嶺南書畫搖籃十香園的濃郁文化氣息,積淀了厚重的嶺南傳統文化,形成了粵港地區歷史悠久、個性鮮明、享譽國內外的嶺南水鄉特色,幽悠訴說著中國嶺南文化發展史。
廣州市海珠區濕地保護管理辦公室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新滘中路
郵編:510305
電話:020-89638182 89638189
傳真:020-89638193
專業號:http://haizhuwetland.shidi.org/
郵箱:haizhuwetlan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