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網1月14日報道,近年來,連云區持續優化發展要素,以資源稟賦為軸塑造多極優勢,以環境保護“加法”帶動產業調整“乘法”,推動綠色項目“聚起來”、高質發展“跑起來”。以點帶面守住生態家底,以舊謀新弘揚漁家文化。榮獲“中國氣候宜居城市”國家氣候標志,成為江蘇省首批獲此標志的兩個城區之一。利用海洋環境調節和影響,在1650萬元環保資金的扶持下,由此衍生出的生態優勢作為先天資本得到重點保護和綜合開發,推進高公島漁業風情小鎮、連云民國風情小鎮、宿城森林康養小鎮的有序開發,統籌生產、生態、生活,兼顧科學保護、開發、留白,鋪展出“半城青山、山海相映”的美麗畫卷。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綠色環保是一個永恒不變的主題。“十四五”全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規劃中要求,全面支撐鄉村振興行動和構建農業農村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由于種種原因,我國各地地理環境條件千差萬別,能否以江蘇省連云港市連云區為樣本,走出一條有序開發,統籌生產、生態、生活,兼顧科學保護、開發、留白之路呢?筆者認為,首要的是看當地領導能否高站位。如是說當地能以生態環保為核心去求發展,以資源稟賦為軸塑造多極優勢,以環境保護“加法”帶動產業調整“乘法”,推動綠色項目“聚起來”、相信高質發展“跑起來”不是很難的一件事。其次是以接地氣的因地制宜方式去求發展,各地能否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務實地制定出一套具有本地特色的科學規劃,然后依據這個總體規劃一屆一屆地去努力,一個一個去實施。再次是注文化的新思維觀念去求新求變。在求新求變的過程中,我們是不是可以參考歷史文化價值觀念,吸取現代文化現實性精華,“如運用非遺元素,進行非遺文創;如不同群體價值觀念去做好一個一個項目,不斷迸發開發靈感、豐富文創供給,真正讓文化元素“動”起來、“活”起來。只有這樣,才能使“原生態”之路行得更穩,走得更遠。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