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也是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實施元年。國務院批準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總體方案》,成為我國全面深化林業改革的又一重大突破。以此為標志,我國退耕還林事業進入了鞏固已有退耕還林成果和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并重的新階段。開展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監測評估工作,增強監測評估工作的針對性、科學性、應用性,已經成為拿數據說話,全面評價退耕還林工程建設成效,有力指導退耕還林成果鞏固和高效推進的重要急迫工作。
《報告》(2014)是在國家林業局領導和相關司局的指導下,由國家林業局退耕還林(草)工程管理中心、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等單位相關專家共同參與完成。《報告》以《報告(2013)》為基礎,在技術標準上,嚴格遵照《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監測評估技術標準與管理規范》(辦退字〔2013〕16號)確定的監測評估方法開展工作。在評估范圍上,選擇了長江、黃河中上游的13個省級行政區(內蒙古、寧夏、甘肅、山西、陜西、河南、四川、重慶、云南、貴州、湖北、湖南、江西);在數據采集上,利用了全國退耕還林工程生態連清數據集,包括工程區內45個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專項監測站,69個中國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網絡(CFERN)所屬的森林生態站,400多個以林業生態工程為觀測目標的輔助觀測點以及7000多塊固定樣地的大數據;在測算方法上,采用分布式測算方法,分別在省級行政區尺度(長江、黃河中上游流經的13個退耕還林工程省份)和流域地理尺度(長江、黃河流域中上游)對13個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評估省份的163個市級區域和126個市級區域同時按照三種植被恢復類型(退耕地還林、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封山育林)和三個林種類型(生態林、經濟林、灌木林)的四級分布式測算等級,分別劃分為1467和1134個相對均質化的生態效益測算單元進行評估測算;在評估指標上,包括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釋氧、林木積累營養物質、凈化大氣環境、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森林防護7項功能14類指標。
《報告》結果表明,截止2014年底,長江、黃河中上游流經的13個省份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物質量評估結果為:涵養水源307.31億立方米/年、固土4.47億噸/年、保肥1524.32萬噸/年、固碳3448.54萬噸/年、釋氧8175.71萬噸/年、林木積累營養物質79.42萬噸/年、提供空氣負離子6620.86×1022個/年、吸收污染物248.33萬噸/年、滯塵3.22億噸/年(其中,吸滯TSP 2.58億噸/年,吸滯PM2.5 1288.69萬噸/年)、防風固沙1.79億噸/年。按照2014年現價評估,13個省級區域退耕還林工程每年產生的生態效益總價值量為10071.50億元,其中,涵養水源3680.28億元、保育土壤941.76億元、固碳釋氧1560.21億元、林木積累營養物質143.36億元、凈化大氣環境1919.77億元(其中,吸滯TSP 61.46億元,吸滯PM2.5 1040.96億元)、生物多樣性保護1444.87億元、森林防護381.25億元。
長江、黃河流域中上游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物質量評估結果為:涵養水源259.00億立方米/年、固土3.89億噸/年、保肥1370.41萬噸/年、固碳2936.70萬噸/年、釋氧6965.36萬噸/年、林木積累營養物質65.08萬噸/年、提供空氣負離子5715.91×1022個/年、吸收污染物214.66萬噸/年、滯塵2.82億噸/年(其中,吸滯TSP 2.26億噸/年,吸滯PM2.5 1128.04萬噸/年)、防風固沙1.35億噸/年。按照2014年現價評估,長江、黃河流域中上游退耕還林工程每年產生的生態效益總價值量為8503.58億元,其中,涵養水源3102.14億元、保育土壤813.60億元、固碳釋氧1330.20億元、林木積累營養物質117.95億元、凈化大氣環境1591.22億元(其中,吸滯TSP 53.27億元,吸滯PM2.5 904.74億元)、生物多樣性保護1261.80億元、森林防護289.35億元。
其中,長江流域中上游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物質量評估結果為:涵養水源194.91億立方米/年、固土2.62億噸/年、保肥958.13萬噸/年、固碳2035.35萬噸/年,釋氧4902.28萬噸/年、林木積累營養物質36.66萬噸/年、提供空氣負離子3996.15×1022個/年、吸收污染物133.71萬噸/年、滯塵1.88億噸/年(其中,吸滯TSP 1.50億噸/年,吸滯PM2.5 752.43萬噸/年)、防風固沙791.81萬噸/年。按照2014年現價評估,長江流域中上游退耕還林工程每年產生的生態效益總價值量為5828.68億元,其中,涵養水源2333.78億元、保育土壤538.20億元、固碳釋氧933.06億元、林木積累營養物質67.48億元、凈化大氣環境1028.69億元(其中,吸滯TSP 35.31億元,吸滯PM2.5 600.61億元)、生物多樣性保護917.23億元、森林防護12.92億元。
黃河流域中上游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物質量評估結果為:涵養水源64.09億立方米/年、固土1.27億噸/年、保肥412.28萬噸/年、固碳901.35萬噸/年,釋氧2063.08萬噸/年、林木積累營養物質28.43萬噸/年、提供空氣負離子1719.76×1022個/年、吸收污染物80.95萬噸/年、滯塵9390.01萬噸/年(其中,吸滯TSP 7512.06萬噸/年,吸滯PM2.5 375.61萬噸/年)、防風固沙1.27億噸/年。按照2014年現價評估,黃河流域中上游退耕還林工程每年產生的生態效益總價值量為2674.90億元,其中,涵養水源768.36億元、保育土壤275.40億元、固碳釋氧397.14億元、林木積累營養物質50.47億元、凈化大氣環境562.53億元(其中,吸滯TSP 17.96億元,吸滯PM2.5 304.13億元)、生物多樣性保護344.57億元、森林防護276.43億元。
國家林業局高度重視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監測評估工作,《報告》在起草的過程中得到了國家林業局有關領導、相關司局的大力支持。在評估過程中,長江、黃河中上游流經的13個省份的退耕辦和相關技術支撐單位的人員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在此一并表示敬意和感謝。
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監測評估工作涉及多個學科,監測評估過程極為復雜,2014年是國家第二次系統開展該項工作,與第一次報告相比,在監測評估方法、指標體系選擇等方面都作了進一步完善,我們相信,隨著工作的不斷深入開展,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監測評估工作會越來越完善。在此,我們敬請廣大讀者提出寶貴意見,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及時改進。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