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先秦到清代,櫻花就從來沒排進過前十。山間野花而已
櫻之凄美,令人陶醉。隨著櫻花文化的日漸流行,日韓之間又開始口水戰,相互爭奪誰才是櫻花的起源地,看起來格外好笑。不知中國竟也有個什么中國櫻花產業協會挑出來,聲稱櫻花起源于中國,請日韓自重別在和中國爭了。三國廝殺,引來網絡口水無數。科學上,櫻花源自喜馬拉雅山區,西南地區如今依然有很多野櫻品種,而想必大家必然不會是因為科學而爭。
確實,隨著中國的開放和生態建設,很多地方種植了大量的櫻花。櫻花只需幾年即可開花,形成景觀。武漢大學、上海、昆明等等許多地方都有了小有名氣的賞櫻之地。近現代日本園藝和城市建設的繁榮,以及日本文化的流行,更是讓國人對櫻花流露出滿滿的愛。賞櫻成了無比幸福的樂事。中國櫻花產業協會跳出來發言,自然也就不足為奇了。相信無需多時,便會有人揚言要把櫻花選作國花了。就好比每年植物園年會都有人總是嘮叨要把牡丹選作國花一樣。若按此邏輯,美國華盛頓也有100多年的櫻花歷史,是不是也得跳出來爭一爭。以上諸多行為,都是不懂得中國的花文化的體現。
事實上,無論是櫻花還是牡丹花,在中國的化里都排不上什么名次的??吹綑鸦ǎ袊俗疃嘞胫袥]有櫻桃可吃,縱然現在引進了較為漂亮的櫻花,但腦袋中確實想不起什么優美的詩詞歌賦來。甚至是牡丹,雖有國色天香之說,但在中國詩歌里其地位遠不如杏花、梅花、桃花、菊花和蘭花,甚至比不上江邊搖曳的蘆葦。
臺灣搞植物文化的潘富俊老師做了個統計,發現從先秦到清朝,詩詞歌賦里被吟詠得最多的是柳樹,第二是梅花。雖然不同朝代略有差異,但櫻花和牡丹連前十都沒排進去。古人如此豐富多樣的植物文化,今日中國沒發展起來,反而去和日韓爭論什么櫻花起源,實在算不上什么能力。
櫻花文化源自日本,在日本發揚光大。日本人賦予了櫻花象征生命短暫,人生苦短應如櫻花般燦爛一般的文化含義。這沒什么好爭的。日本人觀賞櫻花的歷史非常久遠,竺可楨先生撰寫的經典論文《中國五千年之氣候變遷》中便引用了日本近千年的櫻花物候數據,用來佐證中國的氣候變化。同樣在該文中,竺老說“宋朝(公元960一1279年)以來,梅樹為全國人民所珍視,稱梅為花中之魁,中國詩人普遍吟詠”。中國能像日本櫻花一樣通過物候來獲取氣候數據的,只有梅花和竹子。梅花無疑是中國花中泰斗。這又有何好爭的呢。
自晚清到近現代中國,中國花文化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賞花文化開始從精氣神的精神層面,跟著西方轉變為重色彩和花型的視覺享受,本質上這是一種賞花文化和園林藝術的倒退。是從精神高度,降低為視覺動物。從“落霞與孤鶩齊飛”的審美高度,下降到“臥槽,太他媽好看了。太美了”的弱智水平。
故從櫻花起源之爭,我們應該看到在園藝中國建設中,花文化的創造遠比死板的較真起源要重要。地大物博的中國,如今能說得上口的植物景能有幾個呢?因此,植物資源的利用未來更要從種源保護、新種育種,園藝造景和花文化建設來考量。你若是能讓櫻花的文化價值、園藝景觀,詩歌詞曲、繪畫設計和電影電視劇等等都能超過日本,創造出一種被國人所認可,被歷史所銘記和傳承的花文化。到那時,不僅是說源,即便是選為國花,又何嘗不可呢。
中國歷代詩歌總集出現的前10中植物
云南滇中地區山林中的野櫻花
版納有種高大喬木神黃豆,老百姓俗稱野櫻花
野櫻花十多米高,滿樹繁華,堪稱造景好材料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