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興則文明興,“美麗陜西”的建設,綠色發展理念的明晰,使生態文明建設正當其時。
2015年12月31日,國家發改委等九部委聯合下發《關于開展第二批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通知》,浐灞生態區和其它45個地區被列為全國第二批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試點。作為其中唯一的開發區,浐灞生態區將在全國范圍內率先開展城市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有機融合的示范。
灞柳飛雪,百舸爭流。十二年來,在“河流治理帶動區域發展,新區開發支撐生態建設”的戰略規劃下,浐灞生態區已實現由“環境換取增長”向“環境優化增長”的轉變,形成了生態治理與城市建設統籌兼顧、良性互動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模式。
1 綜治兩河,生態實踐躍入“國家級”
“漢唐古今意,風雪灞岸柳,映竹映山無盡頭,唯見浐灞萬古流。”浐灞兩河,是“八水繞長安”中最具風韻故事的兩條河流。近代以來竟然創傷累累,失去了往昔的美麗。浐灞生態治理的宏大戰場,就在這兩條河流沿岸擺開。
秉持著“讓河流休養生息,讓生態流入城市”的發展理念,浐灞生態區從成立之初,就選擇了一條注定不平凡的發展道路。浐灞生態區的建設者們腳踏實地、努力探索,進行了一系列生態環境治理、基礎設施建設,一點一滴、切切實實地改變著流域現狀。
2008年10月,浐灞生態區被水利部正式批準為西北地區首個國家級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試點區域。從那時開始,浐灞生態區在灞河上依次進行了水系統整治與修復、污染治理與污水回用、濕地保護與修復、生態景觀建設和生物工程、雨水利用試點建設、生態監測系統建設等六大治理工程。到2012年,浐灞河水環境恢復到地表Ⅲ類水平,浐、灞河水域累計新增濕地面積607公頃,恢復浐灞河河道植被30萬平方米。數十年未曾見到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黑鸛等鳥類,成為浐灞生態區的“常客”。
浐灞兩河的治理,使浐灞生態區開創了在西部缺水城市建設水生態文明的經驗,走上了生態治理與城市建設相結合的發展道路。2013年3月29日,浐灞生態區以優異的成績通過國家水利部驗收,正式成為全國第六個、西北地區首個國家級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示范區。一個人民喜聞樂見的生態新城,走近大西安的版圖。
2013年3月15日,浐河城市段整治提升項目正式啟動。作為長安八水之一,浐河城市段治理對西安整體環境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經過三年建設,浐河城市段堤防改造、河道清淤、河岸綠化景觀建設相繼展開,再加之隨后的浐、灞河河道整治提升、生態保護、生物多樣性恢復等,浐、灞河流域綜合治理的系統任務全面完成。雁鳴湖、桃花潭、廣運潭等重點生態治理修復工程也接連告捷,特別是因地制宜,在建筑垃圾上改造建設的桃花潭公園湖心島堪稱一絕。
當前,浐灞生態區綠化面積1447.84公頃,綠化覆蓋率41.1%。擁有濕地及景觀水面1.7萬畝,河流濕地覆蓋率達13.2%;栽種喬木30.5萬株,形成林地1371.6公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3.63平方米。浐灞河兩岸已100%完成綠化,新建道路全部實現景觀化。
正如浐灞生態區黨工委書記楊六齊所說:“生態區為百姓奉獻了一汪清水,為西安奉獻了一座新城。2011年西安世園會的外地游客紛紛感嘆‘西安像江南’,生態區改變了西安的對外形象,也極大地提升了西安人的生態保護意識和自豪感。”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浐灞生態區提供了新的城市發展建設模式,成為率先開展城市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有機融合的經典范例,此后多地的開發建設都從“浐灞經驗”中受益良多。
當前,浐灞生態區已榮獲西北地區首個國家級生態區、首個國家級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示范區。2015年12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環保部等九部委聯合下發《關于開展第二批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通知》,浐灞生態區成為國家第二批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國家發改委等部委將在規劃編制、政策實施、項目安排、體制創新等方面對示范區建設予以積極支持。
2 城市治理:集約節約累積“新經驗”
閆平化是浐灞半島社區的一位居民,素有環保意識的她如今有了新的樂趣:給分類垃圾貼上二維碼,用積分兌換膠水、卷紙、肥皂等生活用品,這種生活方式已經在浐灞生態區成為新風尚。
早在2013年,浐灞生態區就和瑞典于默奧市展開垃圾分類利用技術的合作。根據規劃,到2017年,生態區將建立垃圾分揀中心、生活垃圾壓縮站和占地6000平方米的垃圾環保處理中心,積極為西安市的垃圾分類處理先行先試。2016年,浐灞生態區利用“互聯網 ”推動垃圾分類試點,為西安垃圾治理探索了有益經驗。
近年來,浐灞生態區新建4座污水處理廠,區域污水日處理能力提高到48萬噸,每天處理西安市20%的污水,年中水回用量達1000萬噸,河流水質恢復到地表三類水平。不久的將來,浐灞生態區將全面構建城市再生水利用體系,區內道路保潔、車輛洗滌、綠化養護、小區供暖及景觀水體將全面使用再生水。
2016年,西安市選取浐灞生態區作為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域。海綿城市,與浐灞生態區長期踐行的綠色生態發展理念高度吻合。雁鳴湖公園建設之初,就按照“慢排緩釋”和“源頭分散”的目標,通過屋頂綠化、雨水花園、湖泊蓄水、植草溝及植被緩沖帶等多種技術措施,確保“海綿城市”建設效果。目前,浐灞生態區內新建、改建的市政道路、綠地景觀,均遵循“滲、滯、蓄、凈、用、排”的原理,積極探索建設海綿城市。
另外,浐灞生態區還積極推廣干熱巖等新能源,開展智慧城市、數字浐灞建設。集約節約型的城市治理方案在探索中逐步成型、完善。浐灞生態區管委會主任門軒說:“作為西北地區首個國家級生態區,浐灞生態區建立了生態治理與城市建設統籌兼顧的可持續發展模式。下一步,將著力實現‘生態環境、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綠色建筑、智慧城市、產業園區’六位一體發展。”
3 生態惠民:一年一公園傳遞“綠色波”
2016年8月31日的雁鳴湖休閑公園。連日的高溫天終于褪去,湖面碧波靜若淑女,晚霞流金長天一色,與對面的臺源相映成趣。間或水鳥飛起,驚起漣漪陣陣。市民和游客在岸邊漫步、健身、騎自行車,微醺的清風中,嬰兒在母親的臂彎中熟睡,與柳樹婀娜的影子定格在記者的鏡頭中。
2012年以來,浐灞生態區以每年開放一個公園的速度,實現了“綠色接力”。已先后建成開放西安世博園、浐灞國家濕地公園、桃花潭公園、浐灞滋水公園、雁鳴湖休閑公園五大生態公園,成為浐灞生態區的綠色風景線,也讓浐灞生態區“生態惠民”理念得到廣大百姓的高度認可。
2011年,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讓浐灞生態區大放異彩。“送你一個長安”,山水俱美、花團錦簇的西安向世界展示了她的動人氣質。2012年4月,世園會會址改造提升后建成的西安世博園向公眾免費開放,市民免費暢游園林藝術,感受花車花船巡游、水域活動,集‘園藝、人文、生態’于一體的世博園,成為西安又一張“綠色名片”,也是西北地區首個免費開放的國家4A級旅游景區。
夏日清晨,行走在野趣區原木搭建的便橋,隨風搖曳的水蔥上,彌望著點點露珠;清新的空氣拂過臉龐,流過肺部。西安浐灞國家濕地公園,從2013年建成起,就成為灞河入渭的最后一道生態屏障,也是西安重要的城市綠肺。2014年,浐灞國家濕地公園晉升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2014年,西安桃花潭公園對外開放,成為西安金融商務區、西安領事館區的核心生態公園。2015年,浐灞滋水公園建成。2016年,雁鳴湖休閑公園開放,四湖聯通、水域廣闊,常有大雁、野鴨在此覓食筑巢。同時,廣運潭公園的建設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由于綠地面積極大,植被對環境有良好的調節作用,浐灞生態區內的負氧離子日常含量達到了2000到6700單位,遠高于世界衛生組織清新空氣1000單位的標準。區內的鳥類從2005年的63種增加到如今的205種。
如今,浐灞生態區已基本建成了以浐、灞河為軸線,以雁鳴湖、世博園、桃花潭、國家濕地公園為輻射點,河湖相連的生態水系網絡,形成了大水大綠的城市生態廊道。
浐灞,已成為西安人居環境最好、發展潛力最大的城市新區,為歷史文化氣息濃郁的西安帶來了別樣的生態氣息。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