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是重要的國土資源和自然資源。它與森林、海洋一起并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濕地覆蓋地球表面僅有6%,卻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種提供了生存環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態功能,是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腎”。自2015年12月被國家林業局批準成為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以來,英山張家咀國家濕地公園經過五年的試點建設終于以"自然、生態、野趣"的姿態,婀娜娉婷展示在世人面前。
艷陽高照的夏天,繁茂成蔭的蘆葦長滿水面,整個濕地成了一片綠色的海洋,清風吹過,綠波蕩漾,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思。漫步公園,遍野瑞草披翠,滿目流光溢彩。遠看水天一色、碧波蕩漾,近看綠草茵茵、水鳥嬉戲。或是欣賞美的醉心的張咀水庫,或是看著水庫對面的林立山巒,靜謐、安詳,隨意在一處停留,捧一本好書、抿一盞清茶,蘆葦叢間吹來徐徐微風,享受人與自然和諧融入的野趣天堂。
全民共享綠色“濕地公園”
湖北英山張咀濕地國家公園位于英山縣城北部,范圍包括水庫水面和水庫灘涂濕地及周邊生態公益林地,地理坐標為北緯31°03′,東經115°49′,總面積512.54公頃,其中水域面積383.82公頃。北至新店村、南至古城村、西至吳家山林場、東至五峰山林場。在我國長江中游、東亞-澳大利西亞水鳥遷飛區內,是以大別山南麓典型的低山丘陵塘濕地為特征類型內陸濕地、長江一級支流浠水和湖北大別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動植物的重要水源地。
2017年通過在林業、水電等部門抽調有較強業務能力的工作人員,成立了張家咀國家濕地公園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及張家咀國家濕地公園工作機構。機構共有工作人員11名,機構內設辦公室、宣教科、保護管理科、旅游開發科四個職能科室。
張咀濕地國家公園共分為濕地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宣教展示區、合理利用區和管理服務區等五個功能區。公園及其鄰近區域的紅色文化資源和大別山民俗文化資源積淀了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人文底蘊豐厚、文化氛圍濃厚,同時,自然景觀秀美、生物多樣性豐富。
據調查,張家咀濕地有野生植物104科359屬595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植物2種;有野生動物120種,魚類34種,兩棲類8種,爬行類14種,獸類16種,鳥類82種,其中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9種,省級保護野生動物43種。
公園為各種生物營造了安全的覓食、棲息、繁殖場所,同時也為開展濕地公園的科普、科研活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濕地景觀資源豐富多彩,已然成為人們游山玩水、親近自然的最好去處。
全民參與建設“英山濕地”
“5個點的水溫、溶解氧、氨氮、二氧化碳、化學需氧量、PH值、氣體溶解度全部良好。”湖北大學博士生導師李中強一臉微笑的向大家說道。雖然天氣炎熱,濕地工作人員和湖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專家團隊依然來到了張家咀國家濕地公園進行水質監測及生物多樣性的調查。
水是濕地存在的關鍵因素,也是濕地動植物生存的基礎,良好的水系保護是建設濕地公園的基本保障。張咀水庫是英山張咀濕地國家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山城居民的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情況更是牽動著所有英山人的心。為了掌握濕地公園水文、水質及生物多樣性現狀情況,從2017年3月起,公園管理局就與湖北大學建立了濕地水環境監測和動植物監測長效合作機制,在濕地公園各流域設立監測點。
據湖北大學博士生導師李中強教授介紹,此次濕地科研監測活動估計要一周的時間,將全面進行一次濕地水資源、動植物資源摸底調查,實時掌握濕地公園的資源情況,為張家咀國家濕地公園水源地保護、動植物資源保護提供科學依據,確保濕地生態系統的發展和穩定,不斷提高濕地生物多樣性、水體自凈能力和水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使濕地公園內整體水質常年保持在Ⅱ類以上標準,保障飲用水源地的用水安全。
自2015年12月31日,國家林業局同意英山張家咀國家濕地公園開展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工作以后,英山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濕地保護與修復工作,堅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指引,按照“全面保護、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方針,以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管理相關要求,以資源為依托、以保護為核心、以市場為主導、以效益為中心,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高標準建成我縣首個國家濕地公園,實現社區共建、產業共融、全民共享。
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20多個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張家咀國家濕地公園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縣城鄉規劃局、縣文化與旅游局、縣水利和湖泊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和石頭咀鎮政府等多個相關單位參與到濕地公園的規劃與建設工作中來。退養還濕等生態修復工作全面完成;貫穿濕地的張長線建設如期完工;濕地公園區域內松材線蟲疫木殲滅戰勝利打響;全域全景圖、戶外標識系統配套設置指示牌布局合理、指向清晰。在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張家咀國家濕地公園建設如火如荼。
關愛濕地守護“生態家園”
什么是生物多樣性?為什么要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張家咀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工作人員張強向市民耐心地解釋道。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為科普宣傳生物多樣性科學知識,引導廣大市民積極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英山張家咀國家濕地公園圍繞今年主題“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開展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
活動現場,工作人員通過掛橫幅、發放宣傳單、現場答疑等形式,倡導大家愛護環境,保護濕地,與自然和諧相處,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呼吁大家綠色消費,拒絕食用野生動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保護生物多樣性,為建設美麗英山貢獻自己的力量。
為更好地營造濕地保護氛圍,提高市民認知濕地保護的興趣,增加保護濕地的自覺性,英山張家咀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把加大濕地科普宣教力度,提高大家對濕地生態壞境及功能的認識作為日常重要工作來抓,將濕地科普宣傳活動進社區、進機關、進學校,并身體力行地向廣大市民發出濕地保護的倡議,號召大家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為英山的濕地保護行動貢獻力量。先后在城區、各鄉鎮開展了“世界濕地日宣傳動”、“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活動”、“世界環境日宣傳活動”、“濕地知識進會場科普宣教活動”、“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等。還積極拓展道德講堂功能,精心組織活動內容、把濕地科普宣教融入到道德講堂活動中去,通過開展濕地科普宣教視頻、圖片、展牌、解說、濕地保護和修復景觀現場體驗等活動,普及濕地保護知識,讓當地居民和游客參與到濕地保護中來。
同時因地制宜通過社區共建在張家咀投入40多萬元打造濕地科普園,流轉土地65畝,種植濕地植物30多種,項目建設社會效益明顯,既改善了濕地環境,為濕地科普宣教提供支撐,又為村民增加經濟收入。據了解,為了從小培養學生的濕地保護意識,張家咀濕地公園管理局還計劃在校園開展“關愛濕地我來傳遞”的主題活動。
保護生態促進“全域旅游”
蘆葦搖曳、荷葉連天,成群的水鳥在遼闊的水面上自由嬉戲……如果您在夏日來英山縣張家咀國家濕地公園,沿著張長線一路走去,眼前是一幅迷人的畫卷。
“濕地公園建設之初,水庫兩邊荒灘上種滿了玉米等農作物,周邊還有畜禽養殖、建筑垃圾等,造成了水體污染。”張家咀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工作人員介紹,在濕地公園建設中,先后共流轉土地115畝,全部退耕還濕。清理垃圾近90多噸,栽植各類植物350畝,清理違規采砂石1處并復綠,整治污水排放3處,清理水面垃圾約30方,投入150萬元建設公園圍網。投資60萬元建設涵養林。
經過不懈努力,張咀水庫水質整體上由三類、五類提升至二類,灰鶴、赤麻鴨、天鵝等野生鳥類的種群數量不斷增加。依庫而建的觀鳥亭成了攝影愛好者的打卡之地,也深受外地游客喜愛。
“建成水源地涵養林,就像給濕地派駐了士兵。為我們水源地的生態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正在做日常維護工作的張家咀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工作人員微笑著告訴記者。
濕地公園內張家咀水庫,是為英山縣西河五個鄉鎮人民供水的生命之庫。該工程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條件復雜,水源質量受制于流域上游水量、水質等,潛在環境風險較大,運行維護任務艱巨。近年來,對張家咀水庫的監測結果表明,汛期庫內水質受上游洪水影響,階段性呈富營養化趨勢,確保水質安全任務十分艱巨;同時,張家咀庫區及周邊地區生物多樣性水平不高,生態系統穩定性也存在不足。
為了確保水源地的水質,水源地涵養林項目的建設是其中的重要保護措施。據介紹,涵養林工程建設范圍包括濕地公園內水庫壩頂東端(水源地一級保護區)陸域范圍15.8畝,壩外荷花池旁退耕還林30畝。在張家咀國家濕地公園水庫大壩東端陸域范圍,防護林種植的植物主要以銀杏、紫薇、花桃為主,種植面積達10560平方米,約8500棵;壩外荷花池旁耕地種植的植物主要以櫻花、紫金、紅葉石蘭、黃桃為主,其中櫻花種植面積達7800平方米,約 310棵。紫金種植面積達5200平方米,約160棵,紅葉石蘭種植面積達3600平方米,約130棵,黃桃種植面積達3500平方米,約180棵。
水源地涵養林的建成,為持續保障水源地水質安全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支撐,促進水源地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發展,確保水質能長期穩定地達到飲用標準,為英山縣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生命線的保障。
英山張家咀國家濕地公園的成功創建,為英山的生態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巍巍大別山更美了、西河十八灣的水更清澈了,山水相映、云霧潤蒸的秀麗之地,是英山人閑時消遣、飯后消食的漫步公園,也是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全域旅游綜合開發的顯著成效。
“只身憑欄聞鳥鳴,風輕語細窺雁影。”山有山的沉穩厚重,水有水的清新靈動。如今的張家咀國家濕地公園步步皆美景,公園周邊一座座郁郁蔥蔥的青山,水彩畫似的躍然紙上,美不勝收。沿庫而行,細細品味張咀水庫的寧靜與浩瀚。看候鳥展翅、魚翔淺也是一種別樣享受。與張家咀國家濕地公園來一場說走就走的約會,不負韶光,不負美景,不負遇見。(圖文:陳俊偉 衛義思 張強)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