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7日,長沙雅禮中學二十余名師生前往沅陵進行雅禮中學一百一十周年紀念活動“百十雅禮情重走沅陵路”。師生們實地尋訪了抗戰時期雅禮中學高中部、初中部在沅陵的舊址,采訪了抗戰期間雅禮中學于1937年至1945年在沅陵辦學、教育、參加抗日救亡宣傳的史跡,并查閱了相關史料。
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日本侵略軍大舉進攻,上海、南京相繼失陷,不久武漢吃緊,長沙也遭到了日軍飛機的轟炸。沅陵成了全國各地文化學者和學生的“避難所”,大批知識分子從淪陷區來到沅陵。
戰時遷入沅陵縣的普通中學和職業中學有20所,其中就包括聞名三湘的雅禮中學。雅禮中學為了做好轉移的準備,在抗戰開始時于1937年就派了王光鼎和譚安琪兩位老師到沅陵籌辦雅禮中學沅陵分校,1938年春天分校便如期開學了。
1938年11月,長沙“文夕大火”后,處境日益緊張。雅禮中學奉命緊急疏散,全校隨即全部遷到沅陵。雅禮中學高中部設在沅陵縣城虎溪山上,現在尚殘留一棟教學樓,初中部則搬遷到五里外白田頭。
雅禮中學遷沅陵后,面臨重重困難,進行艱苦的學習與生活,同時冒著日機轟炸讀書,開展各類抗日救亡宣傳活動。雅禮中學“冰社”多次在沅陵街頭公演抗日題材的話劇,學生組成的晨呼隊,以獨特的宣傳方式,提醒民眾積極工作、不忘國恥。在這種困難的條件下,學校仍堅持辦學,教學質量保持不衰,為社會所稱道。
雅禮中學除了從長沙隨學校搬遷到沅陵繼續就讀的學生外,招收大量逃亡到湘西地區的難民子弟入學;同時還在湘西地區和沅陵本地招生一些優秀學子進入雅禮中學讀書。
抗戰期間大批外地學校遷入湘西,給湘西教育帶來了一股新鮮的氣息和強大的推動力。同時,雅禮中學等外來教育界師生艱苦奮斗,積極推進救國的戰時教育政策。這些都對湘西教育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縣立初級中學相繼開辦,境內中學教育極盛一時。據1937~1946年統計,沅陵縣有普通中學12所,在校學生3570人。促進了湘西沅陵教育發展。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