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對于濕地保護起步較晚,我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是1956年建立的,而國際上第一個自然保護區是1872年就建立了,晚了84年;對濕地的保護,歐美國家起步較早,上世紀50年代,它們就開始對濕地進行保護,我國則是從上世紀90年代以后,落后歐美約40年。但在1992年加入濕地公約之后,我國也建立了46處國際重要濕地,570多個濕地自然保護區,900多個國家濕地公園。如何做好國際重要濕地、濕地自然保護區及國家濕地公園的研發,筆者認為應做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開展濕地學術交流。邀請國內外知名濕地專家學者舉辦濕地、生物多樣性和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的省級、國家級濕地生態保護高級研修班,舉辦有關濕地學會的學術研討會,加強國際重要濕地、濕地自然保護區及國家濕地公園之間的學術交流,傳授經驗,取長補短,為我所用。
二是搞好濕地活動。利用2.2 世界濕地日、3.22世界水日、4.1國際愛鳥日、 4.22世界地球日、5.22世界野生動物保護日暨地球生物多樣性日、6.5世界環境保護日、10.4世界動物日。開展“濕地主題宣傳”活動,弘揚濕地生態文化。
三是加強濕地培訓。走出去請進來,省內外兄弟單位之間、國內外同行之間都應相互學習培訓,加強濕地隊伍建設。
四是加強濕地研究。不管是請專業科研院所合作研究,還是國際重要濕地、濕地自然保護區及國家濕地公園自己組建研究團隊,應將濕地研究放到重要位置來做,為濕地保護與持續利用提供了理論技術支撐。
五是建立教育基地。與小學、中學、大學及科研院所合作設立科普宣教基地,大力宣傳濕地基礎知識,激發公眾愛護濕地、保護濕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六是探討濕地旅游。在濕地保護的前提下利用濕地,在利用濕地的過程中保護濕地,使濕地良性循環,協調可持續發展。更要發揮制度剛性約束力,積極探索濕地資源產權管理制度,濕地用途管用制度,將濕地保護納入制度化、法律化軌道,讓旅游開發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